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题,约19250字。

  上海市2019年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夕阳下,____________,两三航未曾着岸。(马致远《双调•______•远浦归航》)
  (2)_____________,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3)苏轼在《江城子》中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诗句,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有与之相似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解答】故答案为:
  (1)酒旆闲   寿阳曲  (重点字:旆)
  (2)今夜鄜州月 (重点字:鄜)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重点字:噎)
  【点评】《雨霖铃》中的名句辑录: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按要求选择。
  (1)重阳节,远在英国留学的小王要写一条微信,表达对国内弟弟的思念,以下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那一项(   )(2分)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
  【解答】A.词句表达的是中秋望月怀人。“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
  B.“日日思君”强调的是天天想念;
  C.诗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表达的是重阳节怀人;
  D.“桃李春风一杯酒”写的是一同赏春饮酒。
  故选:C。
  【点评】表达得体要考虑以下几点:
  (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少用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
  (4)要考虑语体。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2)把下列句子组成成语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的是(   )(3分)
  ①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载体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
  ②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③既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载体,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④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⑤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⑥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A.⑥③⑤④①②                B.⑥⑤④①②③
  C.③⑥①②⑤④                B.③②①⑥⑤④
  【分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答时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其次要理清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解答】本文段主要介绍散文的概念由来及其变化。
  ③总说散文的概念,⑥说散文概念的来源;①②紧接⑥说散文概念的变化,②是对①的“变化”的解说;④⑤讲现代散文的概念,④的“其”指代⑤的“现代散文”;全段句子应是按时间顺序排列。
  故争取排序为:③⑥①②⑤④
  故选:B。
  【点评】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明属于哪种逻辑顺序,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然后就可以把握句子的顺序了.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文明的调停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
  李泽厚
  ①全球化首先是由经济或物质生活带动的。全球化之所以不能抗拒或“大势所趋”不在于超级大国或跨国公司如何阴险毒辣和厉害,当然也有这些因素,但主要在于全球化能令大多数人生活有所改善。因为全球化是与工业化、现代化连在一起的,现代化使大多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