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650字。
2019年中山狼卷•深度解读
2019年•中山狼卷
全国卷高考语文“十大”核心观点
1.在新课标修订和新高考改革的整体局势下,在2018年高考状况的分析基础上,2019年的全国卷,将在“保持稳定”上更为突出。
2.“实用类文本阅读”前置后,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衔接将更为紧密,考题所牵涉的考点,其指向性和区分度,将会更为明显。
3.实用类文本阅读要特别关注不同媒体对于富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的报道。
4.鉴于散文考查的难度,小说阅读备考依然是一线的重要方向。
5.文言传记文将一如既往地在正史中选择语料。
6.实词将重新凸显其重要的文言阅读基础功能与价值,其考查或被重新予以重视。
7.大语境下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考查,依然是一个重要方向。
8.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观题部分,在围绕六个词的考点上,依然不具有规律性和普适性题目,应对的最佳策略就是全面关注和加强审题。
9.高考作文在围绕检测个人写作能力的基础上,依然强势关注时代主旋律,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加强自身的思辨能力,依然是重要方向。
10.既往材料设置很难具有复制性,势必造成作文材料的新式呈现,
目录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深度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深度解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深度解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深度解读】
(二)古代诗歌阅读
【深度解读】
(三)名篇名句默写
【深度解读】
三、语言文字运用
(二)语言运用
【深度解读】
四、写作
【深度解读】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深度解读】
虽然《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相关的具体表述和2018年的没有变化,都是“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但依据近四年来的考试题目来看,高考命题的总布局、总规划已经初步形成:2015年彰显了“一点四面”,2016年实现了平稳过渡,2017年初步建立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2018年完成了对“立德树人”指导思想充分、精准的落实。今后的语文高考“将坚持能力和素养立意的指导思想,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同时拓展试题材料来源,创新试题设计。在材料选择上,除传统的文字文本外,也包括图表、数据、非连续性文本等文本形式,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引导积极的价值取向,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综合相关信息,我们发现,这一板块的命题有三大趋势:一是继续体现全国卷的选材特点;二是将加大对“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的考查;三是在实用类文本前置的情况下,将调整设问的形式和方向,力求考点更清晰。2019年狼卷的论述类文本试题,就是扣紧这个趋势来命制的。具体阐释如下。
1.稳定文本的选材范围,精准地体现“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
我们知道,论述类文本的选材有文艺论文与史学论文交替轮换的习惯。2014年,全国Ⅰ卷是文艺论文,全国Ⅱ卷是史学论文;2015年,全国Ⅰ是史学论文,全国Ⅱ卷是文艺论文;2016年,全国Ⅰ卷是史学论文,全国Ⅱ卷是文艺论文,全国Ⅲ卷是文学与史学相结合的论述文本;2017年,全国Ⅰ卷是时评类的文章,全国Ⅱ卷是史学论文,全国Ⅲ卷是文艺论文;2018年,全国Ⅰ卷史学论文,全国Ⅱ卷是时评类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