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9960字,答案扫描。


  2019年高考模拟训练试题
  语文          2019.05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读经典,要有人文情境参与其中。人文情境,是指阅读经典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所必备的、人同其心又同其情的“情境”。下面谈“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两点。
  学术情境就是用求真的心态去认知经典。如何理解与营造阅读经典的学术情境,传统智慧依然启迪无穷,可从如下学术关系来考察。
  一是“博与精”。学习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人们说“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读《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结合《诗经•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其学术背景是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博,才能“通”,通,才能达到“大方无隅”的境界。与博对应的是精,杜甫对作诗的要求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可谓精益求精。这种专心致志丝毫不苟且的精品意识,是我们学习经典中应汲取的精神力量。二是“渐与顿”。古代经典示求实、求知、求真之法,分渐悟与顿悟两类。孔子授学以“时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均是渐习而求知。与渐习对应的是顿悟。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传法,弟子神秀最为优秀,作偈语“身是善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柴房小僧惠能以为不佳,复作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前者明“渐”,后则倡“顿”,由此而被弘忍激赏,传衣钵子惠能,成为六祖。顿悟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揭示一种在求知求实之上的精神超越。三谈“得与失”。学习经典,获得容易,舍得难,舍得就是舍去获得,即“失”。老子是大智慧者,他曾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林语堂有一句情人节的话:你如果爱一个人,不要给她九十九朵玫瑰。而给她喜欢吃的饱饱吃一顿。这或许是故意歪曲老子原意,但这种求“失”,与孔子的“安贫乐道”、孟子的“舍利取义”思想是默契的。
  用审美的心态去认识经典、理解经典,在阅读经典时得到审美的趣味,这种互为,是艺术情境。有人借用古代的“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谈诗学中的执着、感逝与向咎,非常形象而精彩。这三段故事也能借助阅读经典而达致艺术情境的进阶程序!《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本是一首情诗,但其所表现的对美好事物之永恒追求,却对我们认识经典并付诸实践,以倡扬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是有所启迪的。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桃花”写了一段情事,表现出一种对和美世界的回忆与反思,同样可以引喻为某种反省精神。《北梦琐言》记载一名宫女题写在红叶上的诗:“流水何太急,宫中枣日闲。殷情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原来这诗表现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与人身自由的追求,而古人又将此加以演化,成为人生于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
  艺术情境与学术情境的不同,在于创“形象”为“象征”。例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喻指一位戍卒背井离乡的情境。“杨柳”已由一种植物形象化成“别情”的象征。
  (.速享节选自许结《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2016年9月29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文情境是指阅读经典作品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时所必备的人同其心又同其情的“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
  B.“学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求真认知,而“艺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审美趣味。
  C.艺术情境不同于学术情境的是创“形象”为“象征”,如崔护的“人面桃花”写的虽然是情事却引喻为某种反省精神。
  D.人们在用审美心态阅读经典时,可以获得“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所表现出的审美趣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第一段提出论点,引出话题;当中三段分别谈了“学术情境”与“艺术情境”,最后总结两种情境的不同。
  B.文章列举《诗经•关雎》和《诗经•衡门》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二者有共同的学术背景——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
  C.林语堂所说的情人节的话或许是故意歪曲了老子“圣人为腹不为目”这句话的原意,作者用此例是为了表明阅读经典要敢于舍去获得。
  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把“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分析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这些分析论证是以经典阅读为前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我们用审美的心态去认识和理解“红叶题诗”,我们就可以获得在人生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
  B.如果我们能博览群书,拓宽视野,力求全面通晓,就可以达到“大方无隅”的境界。
  C.渐习能求得知识,增进学养;顿悟能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惠能因为顿悟而替代神秀被传衣钵,这说明顿悟比渐习更可贵。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杨柳”已由一种植物形象化成“别情”的象征,这是经典阅读中的艺术情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