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滕王阁序》学习指导及训练<br>
  重点、难点:<br>
  一、分析本文结构与内容,体会其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和谐统一的特点。<br>
  全文共七段,可分为四个部分。<br>
  第一段为第一部分,介绍洪州的地理风貌和参加宴会的人物。作者先介绍地理风貌,讲到洪州名称的沿革、地域的辽阔、位置的重要,物产的华美、人物的杰出等等。再以“以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作过渡,转到介绍参加宴会的人物。在介绍人物时,采取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办法,最后表达了为能参加盛宴而感到荣幸的心情。<br>
  第二、三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滕王阁及周围的环境。第二段先交代宴会举行的时间,接着写到深秋时节水瘦山寒的总的特点,再写到参宴者驾着车马造访滕王阁时所见的远近景观。第三段写登上滕王阁后的所见所闻。写所见,有远眺,有近观,有仰视,有俯瞰,表现出一片富庶祥和的景象;写新闻,表现出人们生活之乐和候鸟南迁之趣。<br>
  第四、五段为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描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段开头两句承上启下,接着写到宴会上管弦之盛、歌声之美,写到文士们情绪也由喜转悲。放眼环顾,天高地迥:西望长安,长安在日落之处;东眺吴会,吴会在云海之间;南溟深,深不可测;北辰高,高不可攀。真是天地茫茫,宇审洪荒,相比之下,人生显得如此渺小。出路何地?功名何在?难怪作者发出了“关山难君,尽是他乡之客。”最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济世无路、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彷徨。第五段抒情更为强烈,情绪也由低沉走向高昂。作者认为“时运不齐,命途多 ”是人生常有的遭遇,自古皆然。冯唐、李广如 此,贾谊、梁鸿亦如此。怎么办呢?“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要“老当益壮”,保持当年心态;要“穷且益坚”,不失凌云壮志;要作清廉之士,“酌贪泉而觉爽”;要作旷达之人,“处涸辙以犹欢”;前路遥遥,不要畏惧,乘风御奔,奋力前行;青春已逝,不必悲观,夕阳红火,霞光满天。即使像孟尝君那样“空余报国之情”,也不能像阮籍那样消极颓丧,作“穷途之哭”。这里,作者未必没有在无力改变命运时的自我宽慰,但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他乐观开郎、不甘沉沦的进取精神。<br>
  第六、七段为第四部分,倾诉不幸遭遇,感叹盛宴难再。第六段先倾诉了自己不幸的遭遇,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只好放弃功名富贵,去侍奉父亲。接着说,有幸结识在座嘉宾,结识阎督,遇到知音,是人生难得的际遇。第七段感叹盛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