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70个字。

  《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骇、憎恶、疮疤、诘问、惶急、震悚”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学习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品析语言,体会多角度的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情境
  提起鲁迅先生,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他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那个讲着神秘的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虽然只是一个保姆,普通而卑微,却是对鲁迅童年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鲁迅先生在回忆他早年生活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曾经用他少有的温情的文字多次提到她。先生终其一生没有写成一篇专门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却在他46岁那年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怀念这个普通的保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的课文让学生有熟悉感,快速进入情境;进而简单介绍《朝花夕拾》和阿长对作者的重要影响,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速读感知理思路
  1.鲁迅先生为她花了这么多笔墨,那阿长一定是个很讨人喜欢的人吧?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在阅读中,同学们应标出生字词,并做积累。
  (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掷(zhì)骇(hài)憎恶(zēng wù)疮疤(chuāng bā)
  诘问(jié wèn)霹雳(pī lì)震悚(zhèn sǒng)粗拙(cū zhuō)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畏惧。
  粗拙:粗糙低劣。
  渴慕: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渴:迫切地。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2.请简要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
  明确:文章介绍了阿长名字的由来和外貌特点;喜欢“切切察察”;摆“大”字的睡相;元旦的古怪仪式,烦琐的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谋害隐鼠;给“我”买《山海经》。其中重点写她给“我”买《山海经》。
  设计意图:对文章的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如下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本文篇幅较长,所述事情较多,有详有略。故让学生在默读中迅速提炼有效信息,概括内容,同时进行基础的字词积累。
  三、朗读入情话人物
  1.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你读出的是什么样的情感?请找出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
  学生自然可以从文中找到:不大佩服、讨厌、不耐烦、憎恶等。
  2.阿长竟让童年时的“我”如此讨厌甚至憎恶!她确有许多不足让人所不喜。那么文中的哪个片段让你印象最深刻?请细读课文第1——18段,找出生动描绘阿长人物特点的语句圈点勾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批注;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句中的情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