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70字。
文言断句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吾闻治之成也,其源逮下,朝廷正则其官贤,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敝之革也,其流连上,吏不骫法则官无败事,官尽无败事,则推而广之,朝廷亦无稗政。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
(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
B.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
C.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
D.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绍定三年,待命誓川,移文阁门,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上读之感动。它曰星变求言,复申前说。
(有删改)
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指帝王的命令或文告。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 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大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B.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C.正言者/胃之诽镑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D.正言者/谓之诽镑/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众逼而不展, 粮悬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于是遂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