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6310字。
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二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研究表明,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后世也有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我们都希望社会的管理者是像样的君子,因为中国历代文化都强调统治者作为一个民族的表率,要通过教育来化导民众。君子既是一个统治者,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教育者。《礼记•学记》开篇就讲“建国君营,教学为先”,就是说建立一个国家,君子来管理一个国家,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教育达到的最后目标是“化民成俗”,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君子是一个在上位的统治者或者管理者,但这主要是指社会地位、身份的不同,相对于小人、野人来讲的。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
当然中国文化中也不是仅有“君子”这一个词,与君子含义相近的,一个是“士”,再一个是“圣人”。荀子给这三个概念做了相当明晰的解释,他说“好法而行,士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办事,侧重于从现实的做人做事方面,来实现和遵守这个“法”。荀子接着讲,“笃志而体,君子也”。是说君子既有远大的、坚定的志向,又能够很实在地去实践。荀子又说“齐明而不竭,圣人也”。对天地人之理都看得很清楚,而且没有停止,不断向上,不断探索,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这就是圣人。荀子给“士”“君子”“圣人”做了相当清楚的定义,这三个层次都是遵循一个做人的根本道理,遵循社会应该遵守的一个理法去做的,而且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提升。而君子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道德楷模,所以君子更现实、更实际,我们达不到做圣人,但是可以做一个君子。我们常用“博雅”来形容君子,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雅”就是品行端正。这两个字是君子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儿吹,草就往哪儿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宋代的张载在《正蒙》里面也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指君子引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身教胜于言教”,君子能够以身作则地身教,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君子不用出门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为他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引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习俗。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里面就讲到,“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什么都要用法律来管理,社会是管不过来的,要靠大家道德的自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习俗。
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治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随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
(选自《道德与文明》2016年第6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在不同的阶段,君子有着不同的含义,君
子是一个统治者,更是一个教育者,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B. 君子的概念因孔子而发生了重大改变,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体现
在了道德品格上。孔子所构建的君子概念与“无君子莫治野人,无
野人莫养君子”一句中的君子概念有所不同。
C. 引领社会风气,是君子的社会作用,这样的引领,是社会正能量的
体现。
D. 君子与圣人在含义上有着相同的地方,都是遵循一个做人的根本道
理,遵循社会应该遵守的一个理法去做,而且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提
升,但是君子离我们更近,更实际。
2. 下列对文章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作者从“君子”的内涵出发,在时间维度上辨析了君子的不同含义,
并在文章结尾明确了君子的作用。
B. 文章引用大量的实例,充分论述了君子的多层次含义以及君子的社
会作用。
C. 作者论述君子的内涵之时,列举了与君子含义相关的“士”与“圣
人”的概念,更精准得解析了君子的内在指向,告诉我们要成为一
名君子。
D. 君子要学识丰富,品行端正,可以总结为“博雅”二字,因此,我们
只要做到“博”与“雅”并重,就一定能成为君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是指君子引领社会的正能量,引
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的体现。
B. 文中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
法律就是简单的”,目的是说明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可以促进法律
的形成与推行。
C. 君子身体力行,作出表率,起到榜样作用,就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社
会氛围,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自觉。
D. 君子在传承文化时,一定要抓住文化的根本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与
时俱进,不拘泥于各种外在形式,真正传承出文化的灵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神奇的耳朵
周国华
黎嘉肩扛木枷,身板笔挺,所过之处,草木为之轻颤。
一到山野,黎嘉仿佛有种回家的感觉,尽管这儿他是第一次来。山林草原,本就是他的世界。打记事起,他就从未离开过。京城,是那些狐狸们的乐园,这帮阴险的家伙,没胆量明刀明枪见个真章,只会暗地里挖陷阱。你们看不上爷,爷早还呆腻味了呢。爷这回是栽了,可你们还能拿爷咋样?你们这些阴阳怪气的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