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13020字。
高一年级月考八
语文试题2019.5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9分)
一、课内阅读(共45分)
(一)戏曲话剧(15分)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准备)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
②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③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慵懒可爱)。
④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做天!
⑤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祭,超度亡灵)。
⑥小生今日一任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平日)使用。
⑦说一会不明白打风的机关,使了些调虚嚣(虚浮不实,诈伪)捞龙的见识。
⑧到来日判个“斩”字,押付市曹(特指刑场)典刑(按法行刑)。
⑨若是上司当刷卷(上级官员重新审理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在家推病不出门。
⑩断送(发送,殡葬)出古陌荒阡
A.①⑥⑧⑨B.③⑤⑧⑩C.②④⑦⑨D.①③⑤⑦
2. 下列对元杂剧的说法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
②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称为开场楔子;置于在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
③音乐曲调方面元杂剧以南方音乐为基础,因此有别称“南戏”,采用的是南曲联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由若干宫调的多支曲牌组成。《窦娥冤》中【正宫】【南吕】【滚绣球】【端正好】等都是曲牌
④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或者“变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成“宫调”。
⑤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丑(杂)。其中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都属于“净”。
⑥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个人歌唱,其他配角一律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⑦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
⑧元杂剧中人物上场先念四句或两句诗,叫做定场诗,诗句往往诙谐幽默,短小精悍而让人印象深刻,为的是快速聚拢观众耳音,以便演员马上进入表演,这样演员先定住了场,故称为定场诗。
A.①③⑥⑧B.①②⑦⑧C.②⑤⑥⑦D.③④⑤⑦
3.下列关于《窦娥冤》第三折中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滚绣球》一段文字中,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暗含着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这段文字运用呼告、对偶、设问、反复等修辞方法,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特征。
B.窦娥向婆婆“交代后事”:“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这几句唱词看起来平平淡淡,实则意蕴无穷,极为动人。它让人感受到窦娥这位生命无端被戕害的青年妇女对生命的留恋,而她临死前对婆婆提出的要求之低,又表现了他在婆婆面前一贯的善良与毫无条件的顺从。
C.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窦娥还是无法摆脱对天地鬼神的信任和依赖,她也相信自己的冤屈一定能感动天地,所以在临刑发誓愿时,她满心期盼天地能主持公道。咒骂、指责天地,最终却又不能不依靠天地申明冤屈,这是窦娥命运的可悲之处,是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哀呼无告的普遍状况。
D. 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鬼神世界去寻求。这种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4.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丰富的内涵,下列对《雷雨》中相关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鲁侍萍听到周朴园的谎言以后,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说出这句话,体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