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500个字。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重点难点
  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意”的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资料。
  2.初步阅读有关寓言的知识。
  3.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一、续写寓言,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创作《龟兔赛跑》续篇,总结:同学们,寓言的创作过程是我们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进行生动的创作的过程。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寓言的特色,感受它独到的艺术魅力。
  二、检查预习,了解寓言
  学生介绍了解的寓言知识和有关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老师可适当补充。
  1.什么是寓言?“寓”的意思是什么?寓言具有什么特点?
  寓言是以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的东西和现象。“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于简单的故事中。主题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讽今、借小喻大等,寓深刻的道理于故事中,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中常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关于《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古希腊寓言集。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一个奴隶,善讲寓言故事,后人搜集了古希腊流传的寓言,几经加工、编辑成书,统归在伊索的名下,称《伊索寓言》。
  三、小组互学,概括寓意
  结合学生已获得的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个故事,概括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寓意写在书上)
  问题设计: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怎样以神喻人来刻画赫耳墨斯的形象,表现出深刻的哲理的?(提示:根据赫耳墨斯的两次心理活动分析)
  2.《蚊子和狮子》是怎样运用对比刻画形象来表现哲理的?(提示:两次战斗的细节描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