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20字。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题。
  材料一: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材料二: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1.孔子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能与学生谈论《诗经》?
  答:                                    
  答案:孔子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将《诗经》与礼联系起来,就可以与其谈论《诗经》了。
  2.结合材料分析孔子对《诗经》的态度及其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答:                                    
  答案:孔子十分重视《诗经》在教育弟子过程中的作用。因为《诗经》内容丰富,情感正直,具有礼乐教化功能,有助于孔子推行礼乐治国思想。
  材料一:
  子夏问孔子说:“‘微笑的面容美好动人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啊,洁白的底子上绘有文采啊。’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产生的?”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材料二: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学《诗经》可以抒发感情,可以观察社会,了解世情民俗、政治得失,可以使人懂得与人交往的道理,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刺评论不平的事情。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①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②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3.分别指出孔子和老子对待“争”的态度。
  孔子:                                    
  老子:                                    
  答案:孔子:“矜而不争”,强调不争强好胜。
  老子:“不争”,是“无为”的一种表现,讲求以退为进。
  4.试评价孔子和老子的“不争”。
  答:                                    
  答案:孔子是从君子的仁德之心出发来看待“不争”的,侧重于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老子是从顺应天道来讲“不争”的,主张不刻意而为,顺天道而行,认为这样就会以“不争”而立于不败之地。二者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