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6830字。
2006年无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密封线内规定的空格中。
2.本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3.全卷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随便涂改。书写工整优美者酌加1—3分。
4.本学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3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7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大漠孤烟直, 。
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 ,甲光向日金鳞开。
④只恐双溪舴艋舟, 。
⑤ ,不汲汲于富贵。
⑥僵卧孤村不自哀, 。
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 。”赞颂老师无私的奉献精神。
⑧人生路上难免遇到困难挫折,这时我们会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 。”来激励自己执著地追求理想。
2.根据拼音完成词语。(3分)
①根深dì固 ②润如油gāo ③静mì
3.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公曰:“小大之攀,孚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①狱 ②虽 ③可以 ④从
4.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世全非,,的感慨。
5.概括下面长句表达的主要意思。(不超过10个字)(2分)
在对农村部分家庭经济1,1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实行的过程中,我国农村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6.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当初进公司都是尊车誊誓李母,上下都看好,但为什么时间一长,态度皆变,到后来要么是苦苦支撑,要么走人,有两次居然是老板不留情面炒走的,这一切都是什么造成的? (摘自《心理辅导》)
②移植手术后,患者还要“苹车誊李斤享母”才能保住命。 (摘自《羊城晚报》)
①
②
7.请根据下面一则材料,从两个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