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670字。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目中考查。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迅速准确解答题目。本部分我们将细致讲解《考试说明》规定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的表现形式,各种词类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的熟悉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词类活用 3大类型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3大类。
  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的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考点感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释义:像翅膀一样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释义:向上;向下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释义:用箕和畚
  (4)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在朝廷上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释义:从小路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释义:一天比一天
  (7)吾得兄事之(《鸿门宴》)释义:像对待兄长一样
  (8)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释义:在早晨;在傍晚
  [规律总结]
  1.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工具与方式,译为“像……一样”“用……”。如上面“翼”“兄”“箕畚”。
  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译为“在……”“向……”“从……”。如上面“廷”“上”“下”“间”。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为“每……”“在……”“一……比……”。如上面“旦”“暮”“日”。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考点感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
  (1)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释义:驻扎、驻军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释义:命名
  (3)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释义:称王
  (4)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释义:使眼色
  (5)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释义:做标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