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230字。

  铜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重要环境。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维护家庭关系、家庭模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百善孝为先”。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广到报师长教导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进取的精神和坚忍的意志。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家庭关系的另外一个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是夫妇之道。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另一方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历史上,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朝以后比较严重,这当然是需要批判的。但即便在封建社会,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如东汉时期的宋弘,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 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这些事例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没有稳定和谐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稳定、和谐的家庭。对传统夫妇之道进行合理扬弃,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郭齐家《家和万事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文化强调人伦道德,重视家庭和谐,并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这种规范对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
  B.家庭成员各有其角色,各有其所承担的责任,家庭内部也难免有摩擦,所有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家庭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
  C.百善孝为先。孝是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机制,对家庭稳定及至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得到普遍奉行。
  D.男尊女卑在汉唐并不明显,但需要批判的是,男尊女卑现象却在宋朝以后变得比较严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总论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再分述“孝道”与“夫妇之道”对家庭和睦的作用,从而论证“家和万事兴”。
  B.文章借助《礼记》引出观点,总述协调得好的家庭关系是“家和万事兴”的前提。
  C.文章用举例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论证中华文化是通过家庭来培育“孝”的品质的。
  D.文章借助对“男尊女卑”现象的批判和“富不易妻”事例的肯定来论证夫妻之道,提出对夫妻之道去粗取精意义重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庭诞生生命、凝聚情感、传承文明,因此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幸福。
  B.要让家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就应该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理想和事业,弘扬祖辈可贵的精神意志。
  C.西方通过教堂培育人们懂得报恩的品质,而中华文化则通过家庭培育进行。
  D.对我们而言,封建社会那些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故事依旧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国“互联网+”传统文化专题报告》)
  材料二
  “故宫太和门前的狮子为什么要烫45个卷发”“颐和园的十七桥为什么是十七孔”……这些关于传统建筑细节的有趣问题,在“宫殿君”发布的头条号文章和西瓜视频中都能找到答案。“宫殿君”不仅发布关于传统建筑、历史文化的知识,还在微头条上发起了“每天猜一物,涨点小文化”的活动,鼓励网友参与讨论,了解更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