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小说  高分方案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高分方案1 小说关键语句内涵与作用的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高分方案2 小说情节、结构的概括与分析 Word版含答案.doc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高分方案3 小说形象特征的概括与赏析 Word版含答案.doc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高分方案4 小说艺术技巧的赏析与写法意图探究 Word版含答案.doc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高分方案5 小说主题及价值取向的探究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doc

  高分方案1 小说关键语句内涵与作用的解析
  何为关键语句?一、内容上,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二、主旨上,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观点句等;三、结构上,体现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四、表述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
  近年浙江高考卷及其他高考卷中对“关键语句内涵与作用”的考查,其具体设问梳理如下:
  试卷 真题举隅
  2013辽宁卷
  《圣诞夜的歌声》 ▲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歌声”,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2013重庆卷
  《枪口下的人格》 ▲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
  2014江苏卷
  《安娜之死》 ▲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2015全国Ⅱ卷
  《塾师老汪》 ▲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6山东卷 ▲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2017浙江卷
  《一种美味》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陌生的光 (2)陌生的气息
  近年浙江高考卷及其他高考卷中“对重要词句作用的分析”的有关问题梳理如下:
  试卷 真题举隅
  2009浙江卷
  《魔盒》 ▲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2013辽宁卷
  《圣诞夜的歌声》 ▲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歌声”,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2015全国Ⅱ卷
  《塾师老汪》 ▲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6山东卷  ▲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2016全国Ⅰ卷
  《锄》 ▲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典题一 对关键语句含意的理解与揭示
  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例 (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抻 面①
  阿 城
  铁良是满族人。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
  ……
  高分方案3 小说形象特征的概括与赏析
  小说是靠人物形象来说话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魅力之源,考查小说阅读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赏析。
  把握人物形象特点,除了从情节、环境和作者感情倾向角度思考外,还需关注具体的描写。人物描写常用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描写,还有借助他人他物的侧面描写。
  近年浙江高考卷及其他高考卷关于人物心理考查的有关问题梳理如下:
  试卷 真题举隅
  2013辽宁卷
  《圣诞夜的歌声》 ▲结合文中内容,分析富人与亚诺什一家交涉的心理变化。
  2013湖南卷
  《未婚妻》 ▲综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4浙江卷
  《走眼》 ▲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014江苏卷
  《安娜之死》 ▲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2014辽宁卷
  《数学家的爱情》 ▲小说第七自然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
  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
  《鞋》 ▲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2015安徽卷
  《蓑衣》 ▲依据画线①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
  2017江苏卷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
  近年浙江高考卷及其他高考卷关于人物性格、形象特点考查的有关问题梳理如下:
  试卷 真题举隅
  2008浙江卷
  《乌米》 ▲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2013山东卷
  《活着》 ▲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2014湖北卷
  《六指猴》 ▲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
  《古渡头》 ▲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015浙江卷
  《捡烂纸的老头》 ▲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2015安徽卷
  《蓑衣》 ▲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
  2015全国Ⅰ卷
  《马兰花》 ▲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2015全国Ⅱ卷
  《塾师老汪》 ▲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6全国Ⅱ卷
  《战争》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016全国Ⅲ卷
  《玻璃》 ▲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近年浙江高考卷及其他高考卷关于人物形象塑造之作用的有关问题梳理如下:
  试卷 真题举隅
  2008浙江卷《乌米》 ▲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者,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
  高分方案5 小说主题及价值取向的探究与评价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阅读小说,我们可以从主题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中获得人生的体悟。
  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
  近年浙江高考卷及其他高考卷对小说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之有关问题梳理如下:
  试卷 真题举隅
  2011浙江卷
  《第9车厢》 ▲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2014浙江卷
  《走眼》 ▲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2015浙江卷
  《捡烂纸的老头》 ▲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2013湖南卷
  《未婚妻》 ▲综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
  《古渡头》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15安徽卷
  《蓑衣》 ▲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2015全国Ⅱ卷
  《塾师老汪》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近年浙江高考卷及其他高考卷对从作品形象、主旨中所获启示之有关问题梳理如下:
  试卷 真题举隅
  2013辽宁卷
  《圣诞夜的歌声》 ▲小说结尾写到亚诺什心存歉疚。他是否应该还钱?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2013重庆卷
  《枪口下的人格》 ▲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
  ▲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14辽宁卷
  《数学家的爱情》 ▲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6全国Ⅲ卷
  《玻璃》 ▲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2017浙江卷
  《一种美味》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典题一 对小说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