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9题,约10070字。

  临河三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四大题,19小题,满分120分,时间为120分钟。
  2.所有试题均按题号把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题前将要求填写的内容填写清楚,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人之忧过人也,诗人之乐过人也。忧世乐天,固当如是。”
  《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则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绛珠仙子则欲随之下世为人,以一生所有眼泪还报其甘露之惠,则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宝玉喜聚,而黛玉则在聚时即以平静的心态准备迎接散的结局。这里包含着一个相反相成的人生命题。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来看,全篇笼罩在对人生宿命般的悲剧性感受和大忧患中。鲁迅谈到《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诚然如此。不过,那应该是指黛玉逝后。比起林黛玉,宝玉应是后知后觉者。
  《红楼梦》是一曲悲歌。从第五回离恨天、灌愁海和痴情、结怨诸名目,从《红楼梦引子》曲文:“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从四春之“元、迎、探、惜”及“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谐音中,我们听到的是啼血的杜宇那声声的悲鸣。而那杜宇便是曹雪芹,也便是林黛玉。黛玉前身是绛珠仙子,她的知心丫环叫紫鹃。紫鹃的寓意就是啼血的杜鹃,绛珠也就是红色的血泪,黛玉正是泣血的杜鹃,而曹雪芹也是泣血的杜鹃,他寄哭泣于黛玉,寄哭泣于《红楼梦》。
  黛玉善泣,《枉凝眉》曲中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之句。黛玉的悲泣非同凡响,感应花鸟,通于自然。第二十六回中写黛玉:“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红楼梦》是一部痛史。黛玉的歌哭即曹雪芹的歌哭。金陵十二钗,是作者半生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化身,生命之花一一凋谢,怎不令作者悲慨万端,长歌当哭!读第一回中“自欲将以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与经历了国破家亡惨痛变故的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撰《陶庵梦忆•自序》比读,觉二者心绪苍凉,话语沉痛,何其相似。这里有几分忏悔、反思、不平,有几分无奈、自嘲、自傲。“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语并非《红楼梦》中那块被女娲遗弃的不能补天亦不能自由行动的顽石的伤心哀叹,而是作者的愤世之语、牢骚之语,是欲有所为而不能为、不可为的伤心之语,是冷眼观世、白眼看人的狂傲之语,是洞察古今、彻悟人生的佛道之语。总之,《红楼梦》是沉痛而绝望的一曲悲歌。
  (选自红学馆《黛玉形象:中国古典诗史最后的象征者》,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忧世乐天”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刘熙载认为,诗人的忧伤与快乐超过普通人,“忧世乐天”是诗人本来就是具有的情怀。
  B. 《红楼梦》里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
  C. 鲁迅认为宝玉“喜聚”,又是独自领会“悲凉之雾”的人,他的身上反映了“忧世乐天”的诗人性情。
  D. “忧世乐天”是对立统一的,宝玉、黛玉展出现的不同精神,实质上构成了一个相反相成的人生命题。
  2.下列各项,对“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两句诗的含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此句看似顽石之语,实则为曹雪芹的内心表白,是曹雪芹对世态的不满与憎恶愤慨的情感表露。
  B. 此句表面上充满自怨自艾,实际上却是反映了曹雪芹狂傲的性情,即对俗世俗人持冷蔑的态度。
  C. 此句寓含佛道色彩,是曹雪芹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之后,对古今红尘的洞察,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D. 此句说曹雪芹认为自己没有才能济世,欲有所为而不能为、不可为,只好坠入红尘,虚度流年。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离恨天”“灌愁海”等名目、“元”“迎”“探”“惜”的谐音、“绛珠”“紫鹃”的寓意都证明《红楼梦》是一曲悲歌。
  B. 林黛玉的悲泣非同凡响,感应花鸟,通于自然,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震撼力,足可见出她的内心有许多哀怨不平之气。
  C. 林黛玉是曹雪芹半生中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形象化身之一,作者写林黛玉,无非是想借助她来表达痛悼红颜的悲慨之情。
  D. 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张岱的《陶庵梦忆•自序》,读来让人觉得“心绪苍凉,话语沉痛”,是因为两位作家人生经历相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但是,为了防止商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损坏,造成损失,就得不偿失了。”
  市邮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中国200万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