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一个教案,一个学案,二个强化训练)
二.字形
[考试说明要求]
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能力层级 A 识记能力)
[考点说明]
本考点主要是从两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
1.汉字书写的正确与规范能力。主要包括:不写错字、别字,不写繁体字和已淘汰的异体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书写工整,等等。这一要求主要体现在第二卷的作文写作中,在作文的评分标准中书写占5分,而根据以往的经验,作文书写正确规范,所带来的评分结果就不仅仅是多5分的问题了。
2.对词语(特别是成语)中的错别字的辨识能力。由于电脑打印的原因,这里主要考查的是对别字的辨识能力。其考查范围浅层次上是汉字字形的识记,深层次上是词语意义的理解。
对字形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相对稳定系数较大的一个考点,但是其题干的变化也最多,且难度变化也较大。有选错题,有选对题,还有要求找出错别字数目符合要求的项,在2001年京、皖春季高考试卷中又出现了对语句中错别字的辨识。但总的来说,其规范题型是:选择题,从四个选择肢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每个选择肢由四个词语组成,词语多为双音节和四字词组,后者又多为成语,每个词语中至多有一个错别字(叠词除外)。
[高考试题举例]
(2003年)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分析】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宇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级为A级。
2003年对汉字字形的考查形式基本上跟2002年的试题相同,即只要求考生在每组四个词语(包括成语)中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而且有错别字的各组中也只包含一个错别字。因此整体上说这道题的难度并不高。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题目中出现的错别字又是最容易错(至少是不容易辨识)的,而且给出的其他没有错别字的词语中也都包含了容易写错的字,因此对于考生还是会有一些干扰。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其中各个词语中都没有错别字,但有一定干扰的是“部署”容易误写成“布署”,“备受青睐”容易误写成“倍受青眯”,“恰如其分”容易误写成“恰如其份”,“可望而不可即”当然是正确的写法,不过现在也有另一种较常见的写法是“可望而不可及”(《现代汉语词典》:“‘即’也作及”),所以“即”反而有可能被认为是错别字。这一题的其他几组中都包含一个错别字:其中C组“冒天下之大不违”中的“违”应写作“韪”;D组中“通谍”正确的写法是“通牒”:这两题考生做出正确判断应该问题不大。至于B组“伶牙利齿”,正确的和规范的写法应该是“伶牙俐齿”,虽然有个别词典可能也收有“灵牙利齿”或“伶牙利齿”(作为并存的写法),但是根据权威和规范的现代汉语字典和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小学生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汉字形义分析字典》(曹先擢、苏培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汉语成语小词典》(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等),都规定连用或同时出现时应写作“伶俐”,而且也都没有“灵牙利齿”或“伶牙利齿”的写法。所以根据规范的现代汉语的用法,“伶牙利齿”中的“利”还是应看作为错别字。这一题的情况提醒考生,今后判断现代汉语中词语的写法是否正确还是要以权威和规范的字典和词典为准。当然本题还需要注意的是有错别字的这三组中其他的几个词语也都有容易写错的字,列在里面无非是起干扰的作用,也就是有些基础不够扎实的考生可能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词语上,但实际上这些词语似非而是,其中并没有错别字。本题难度0.121,区分度0.118。
(2002年)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分析】第2题重点考察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级为A级。
高考语文试题语言知识部分对汉字字形的考察,一般都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笔画的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的汉字偏旁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字字形的考察主要就是要求考生辨识词语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关于错别字的考察,过去曾采用过几种不同的方法。如在一句话中辨识错别字,在字音字形都完全不同的词语中辨识错别字,甚至要求在一句话或一组词语中选出2个错别字,等等。相比较而言,2002年这道题目的难度是较低的。因为考生只需要在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且基本上都是常用词语)中辨识包含有1个错别字的一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在使用中最可能出现错别字,这对于平时注意不够的考生来说又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由于各例都选用了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这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考生也增加了某种干扰。当然由于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特别是容易混淆的音同或音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