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10字。
长亭送别
王实甫
教学目的 1 品味鉴赏曲词语言艺术
2 把握崔莺莺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曲词语言艺术
教学方式 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一部戏曲演了几百年仍长盛不衰,剧中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至今读来仍让后人柔肠百转,难以释怀,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剧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是宰相家的千金小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见了白衣秀才张珙,拥有高贵地位的宰相千金与书剑飘零的布衣书生一见钟情,他们以清风明月为证,私定终身。但这却让崔莺莺的母亲恼怒不以,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她拿出家长的权威,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为由,逼张生进京赶考,中的状元才能成亲。莺莺无奈只得在长亭送别张生,此时此刻,她会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在心头呢?让我们来认识崔莺莺这位不同凡响的女子,走进她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
二、 整体把握
1. 朗读
四位同学分别读1-3、4-11、12-17、18-19支曲词,教师在每次朗读前介绍剧情,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出表达莺映情感的重要词语。
剧情一:暮秋时节,一辆轻车驶向长亭,车上坐的正是相国千金崔莺莺,面对满眼的秋色,想着即将远去的夫君,她不禁悲从中来。(学生读)
剧情二:车到长亭,她有多少的话要对张生说,可有母亲和普济寺的长老在场,她只能把情思埋在心里,视线却一直被张生所牵。(学生读)
剧情三:母亲先行离开了,莺莺终于有了可以单独和张生在一起的短暂时间,她可以一吐衷肠了。(学生读)
剧情四:十里相送终有一别,望着张生渐渐远去的身影,莺莺心中的愁苦有谁能知呢?(学生读)
2、整体把握崔莺莺的内心情感
我们读到的曲词是崔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时的内心独白,是她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她流露出一些怎样的情感呢?用四字短语概括。
缠绵不舍 痛快忧愁 担忧牵挂 郁闷怨恨
这些情感是从哪些曲词中概括出来的?
三、 具体品味
品读〔端正好〕〔滚绣球〕以鉴赏的眼光分析哪些词句最具有艺术表现力,最传神地表达了莺莺的情感?
1、〔端正好〕鉴赏点
紧 西风紧,秋风里莺莺的心也被张生的离去紧紧地揪着
醉 霜林象喝了酒一样红,莺莺也在离愁的折磨下象喝醉了酒一样不能自持
染 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
泪 一路离别泪,一路离别情
在鉴赏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莺莺心中那无以言表却又无处不留露的愁苦,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