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20字。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学年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取直觉的形态。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从而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境外谈美》)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
B. 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
C. 情象与意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作,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
D. 境界之所以比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就在于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对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分别作了阐释。
B. 文章引用陆游的词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经历,以及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C. 文章从审美活动的三种动力机制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中产生的美的三种存在形态。
D. 文章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之间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意境和境界,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是创作者因情感需要外化而创造出来的,并使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B. 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
C. 想象创造的新事物在现实中不存在,只有在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创造出意蕴丰富的意象。
D. 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其后来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审读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比对。A项,“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错误,第二段说的是“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它……从而成为审美对象”,并非“本身具有”。B项,“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错误,选项说法太绝对,第五段说的是“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文中只是说“才有可能”。D项,“境界之所以……就在于”错误,选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其次……”可知,选项中的“其浑然整合……审美的本质”只是原因之一。故选C。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B项,“文章引用陆游的词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经历”错误,从文中来看,从第五段来看,作者引用陆游的词句应是为了来论证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意象以及现实审美活动中意象与作品中意象的关联。故选B。
二、语言文字运用及诗歌鉴赏(15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②《人民的名义》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飘红,受到热烈追捧。实力演员张丰毅、吴刚、张志坚等以其精湛的演技,挥洒自如地演绎着剧本中的角色。
③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会上做的报告,如黄钟大吕,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