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9460字。
2019届江苏省高三第二学期泰州中学、宜兴中学、梁丰中学联合调研测试
高三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茶的“吃”法日益多样化。有古为今用、 的传统吃法。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抹茶愈发魅力彰显。作为甜点的绝佳伴侣,清淡微苦的茶香中和了甜腻,让人 。点茶时,将抹茶粉与水调和,用茶筅搅拌均匀,蘸润笔尖,便仿佛拥有了“ ”的魔力。
A. 历久弥新 进退维谷 点石成金
B. 历久弥新 欲罢不能 点石成金
C. 老而弥坚 欲罢不能 画龙点睛
D. 老而弥坚 进退维谷 画龙点睛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老而弥坚:人虽己老,但志向却更加坚定。此处形容茶的传统吃法,应用“历久弥新”。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欲罢不能:想停止却不能停止。此处美味吸引人,用“欲罢不能”符合语境。点石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此处说点茶的魔力,应用“点石成金”。故选B。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化虚为实手法的一项是( )
A.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B.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本题题干给出要求赏析“化虚为实”的手法,根据诗句辨析即可。题中AB项,把“烦恼”和“愁”化作可装载的东西,C项,把“愁”化作“春水”,为化虚为实;D项,将有形之“飞花”“丝雨”比作无形之“梦”“愁”, 为化实为虚手法。故选D。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________________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 ④⑤③①②⑥ B. ②⑥①④⑤③
C. ④①⑤②⑥③ D. ②④①③⑥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前一句“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下一句相对称的句子应是④;①句中的“两者”是指前两句的“颓废者”和“执迷者”;⑤句中的“智慧”承①句中的“智慧”而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