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072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外形美,更深刻反映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审美标准和价值追求,承载着教化一方和正民化俗的使命。历史上的优秀书家往往不仅有入木三分的字内功夫,更有纵贯历史、折服众人的“字外功夫”。涵养字外功夫是通达本源、升华精神境界的关键。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大多一生在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熏陶、磨炼,涵养了深厚的字外功夫。
  “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虞世南不仅书名显著,而且被唐太宗赞为博闻、德行、书翰、词藻、忠直五善俱全;颜真卿作为盛唐书坛领军人物,其人忠肝义胆,视死如归,其书则大气磅礴、雄浑刚健,尽显大丈夫浩然之气。
  书者的字外功夫是字内功夫的根本,字内功夫不仅是苦练的结果,更是身心修养功夫的外化。那么,当代书家又该如何增进字外功夫呢?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风波跌宕的人生道路中需要先立本固基,才能行稳致远。如果一个人的根本方向错了,即使他得到再多的名利都将有百害而无一利,“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因此,真正的习书者不只要在纸上磨,还要“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习书者可以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修身方法,时刻端正自己的方向,实现“心正”而后“笔正”。此外,君子修行还应敬畏天地万物,整肃自律,慎独于己;与人交往之时应敬人为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一个人德行兼备时,其书法也会因修养提升而精进。
  其次,要多读传统经典,提升人文素养。当今时代,人们并不缺少工具和知识,缺少的是对工具和知识的驾驭能力,即人文素养的承扬。中华传统经典是承载人文精神的巨大宝库。阅读经典不仅可以洗涤心灵,提升德行,还可将其中的道理应用于社会实践。当心中汇聚了百家思想,通达了古今之理,我们的行为举止便会增加厚重感和历史感,做到不迷于古,不惑于今。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阅读经典作品有助于人们找准自己在大时代中的位置,从而不浮不躁,安于当下,收获一份静气。
  最后,由艺臻道,提升生活品位和审美情操。“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掌握一门艺术是提升学习兴趣和修身境界的重要方法。以练习书法为例,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破除,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习气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人生如宣纸,人生实践就如同一个书者在洁白宣纸上的创作实践,只有在人事修为中固牢根基,才能真正驾驭住书艺之魂。
  (摘编自王树平《涵养字外功夫》,《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6日12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书法不仅外形美,还有教化作用,正民化俗、教化一方,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B. 书者的字内功夫和字外功夫是辩证统一的,字内功夫是根本,因此需要勤学苦练。
  C. 真正的习书者不仅要勤学苦练,更应重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字外功夫”折服众人。
  D. 临摹名帖会潜移默化地塑造当下的心境,同时也能削弱性情中急躁、杂乱的习气。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文笔生动,说理深刻。
  B. 文章第4至6段采用层进式结构,条理清晰地阐释了书家增进字外功夫的路径。
  C. 文章结尾以宣纸为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人事修为对人生和书艺的重要性。
  D. 文章多处引用名言,借以阐述观点,同时又有效地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上的习书者既有入木三分的字内功夫,也有纵贯历史、折服众人的字外功夫。
  B. 习书者可以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时刻端正自己的方向,实现“笔正”而后“心正”。
  C. 阅读经典可以洗涤心灵,提升德行,找准自己在大时代中的位置,收获一份静气。
  D. 艺术学习很重要,学习一门艺术就可以提升我们的学习兴趣和修养境界。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书者的字内功夫和字外功夫是辩证统一的,字内功夫是根本”无中生有,逻辑颠倒。原文是“书者的字外功夫是字内功夫的根本,字内功夫不仅是苦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们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持续推进。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颊囊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