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1090字。

  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规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等。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商贾(jiǎ)     盥洗(guàn)   两靥(yè)   铩羽而归(shā)
  B. 收讫(qì)      木讷(nà)     塞责(sè)   栉风沐雨(zhì)
  C. 整饬(chì)     桎梏(kù)     辟邪(bì)   岿然不动(guī)
  D. 晒笑(shěn)    聒噪(guō)    歆享(xīn)  快快不乐(yàng)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必须要有大量的字音的基础知识的积累,然后在做题目时,仔细核对认真辨别,主要采用排除法和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项,“商贾”中“贾”应读作“gǔ”;B项,“木讷”中“讷”应读作“nè”。C项,“桎梏”中“梏”应读作“ɡù”;“岿然不动”中“岿”应读作“kuī”。故选D。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清明和重阳形成对举,都是大自然盛衰转捩的结点。眼下重阳又至,一道道重阳风景述说着人们辟邪求寿的生命祈愿。
  B. 对于充斥我们生活的大量资讯,若只是浮光略影似地略读,未经充分辨别与吸收,毋庸置疑,容易使我们陷入“名词朗朗上口,光说不会做”,或是“张冠李戴,以讹传讹”的尴尬局面。
  C. 当前 很多综艺节目都进入泛娱乐化模式的怪圈中,节目制作的时候往往过于浮躁,用刺激人们眼球、炒作的方式来获取收视率。
  D. 突如奇来的高温瞬间催熟了树叶,使它们变得枯搞,那些树儿似乎顷刻间就抖落了一身的树叶,在泥士上铺上了它们黄澄澄的斗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的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必须要有大量的字形的基础知识的积累,然后在做题目时,仔细核对认真辨别,主要采用排除法和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项,“结点”应写作“节点”;B项,“浮光略影”应写作“浮光掠影”;“陨身不恤”中“陨”应写作“殒”;D项,“突如奇来”应写作“突如其来”。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民主生活会应真正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千万不要流于形式,一些虚浮之徒借此大夸政绩得以上位,而敢说真话的有才能的人却被冷落,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B. 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发了一款“朕知道了!”胶带作为纪念品销售,当正襟危坐的皇帝皇后开始“萌萌哒”动起来,古董和文物也可以变得活泼有趣。
  C. 南宋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新动向终究在明代蔚然成风,从而造就了一个“文人”与“官僚”分庭抗礼的文化时代。
  D. 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如果不加甄别,就可能在一次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