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9题,约24080字。

  2019届高三第二学期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2019.4.19
  一、语言知识运用(12分)
  1.在下列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阐释学的观点是,不再追求一个阐释的终点。阐释不是_________,千方百计地搜索某一种定音的标准答案,从而结束漫长的理论_______。即使某个时代的读者达成了评价一部作品的共识,另一个时代的阅读又可能        不同的观点。
  A. 披沙拣金     跋涉    催生
  B. 拨云见雾     旅行    衍生
  C. 披沙拣金     旅行    衍生
  D. 拨云见雾     跋涉    催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一组: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拨云见雾: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由上文“不再追求一个阐释的终点”可知,阐释不是“披沙拣金”。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项。第二组:跋涉: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旅行: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从语境分析中可知,“阐释学”的概念曾经经历过漫长的理论探讨的过程,因而此处应选“跋涉”。据此分析可排除C项。第三组:催生:因为某些原因,被迫形成当前状态。衍生:实际上或理论上从母体物质得到的“物质”(如经过取代或水解);演变而产生。语境分析可知,对一部作品的阅读,不同的时代,读者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同观点。因而这里应选“催生”。分析可知,A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A。
  2.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②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③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④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A. ②③①④ B. ④②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②③④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和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本题,①句“清秋半”指的是中秋节;②句,诗歌题目是《观灯乐行》,写的是元宵节;③句,“禁火”“斋冷”指的是寒食节;④句,诗的题目是《除夜》,写的是除夕。根据农历一年内的时间顺序应为: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除夕。故选A。
  3.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
  ①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