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520字。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寒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诗人借寒菊表达了什么情怀?
  【参考答案】
  塑造了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菊花形象。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中可看出不随时俗、孤高傲世。从“枝头抱香死,北风不落” 中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抒发了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不仕元朝的爱国情操以及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可贵精神。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为两问,“寒菊”的形象分析,“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诗人借寒菊表达的情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诗名有咏菊,但菊花实为自已的真实写照,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答题策略:
  【提问角度】
  1.诗中塑造了怎样的XX形象?有何作用或者意义?
  2.XX诗句体现了某物象的怎样的特征?
  3.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答题步骤】
  首先,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其次,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最后,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答题模板】
  诗歌塑造了XX的形象,它具有XX的特点,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或抒发了XX的情感或追求。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华 下
  司空图
  故国春归来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