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8740字。
蓟州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形成性练习
高二语文
考试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題)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第I卷答案涂写在备題卡上(各校自备),第II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后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P9—12)。
祝同学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共18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傍,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 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 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 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 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节选)
1. 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戴(dài)眼镜 路傍(páng) —座(zuó)
B. 浮(fú)桥 蹒(pán)跚 踯(zhí)躅
C. 轮辐(fú) 嘎(gá)嘎 骡(lúo)车
D. 抛 (pōu)在 脚踝(huái) 斜(xié)坡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涌过 挪上 推动 却
B. 挤过 爬上 挪动 还
C. 涌过 爬上 推动 却
D. 挤过 挪上 挪动 还
3. 对上面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个场面描写,由路边歇脚的老人、浮桥上嘈杂拥挤的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 以及踯躅的农夫等构成了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B. 本段文字,首尾运用两个特写镜头,鲜明地勾画出一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孤独无助、病入膏肓的老人的形象。
C. 本段文字几乎一笔一景,惟独对老人着重笔,且分置首尾,体现了注重语言的轻重匀称,结构的错综的特点。
D. 本段文字,语言简约,不事渲染,淡化主观色彩,但包蕴丰富的内容,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题中,A项,“路傍”的“傍”应为“旁”,“旁”意思是“左右两侧”,而“傍”意思是“靠近”“临近”;“一座”的“座”应读zuò。C项,“嘎嘎”应读gā,形容声音。D项,“抛在”的“抛”应读pāo。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