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5680字。

  高二语文
  2019.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天道》篇中的一则寓言非常具有启发性。舜问尧如何治理百姓,尧回答说,自己不慢待孤苦伶仃的人,不放弃贫穷的人,悲悯死者,喜爱小孩,同情妇人。舜说:“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问原因,舜说,真正的治政应该像四时运行有序,像昼夜交替有常。舜肯定尧的美政,但又声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从而将有限之美引向无限,以无限为参照系,不断超越各种具体之美的局限性。这种思路,在《庄子》和《红楼梦》中都有所体现。
  《庄子》强调“合内外之道”,把内圣(立德明道)与外王(应物而不穷)结合起来,主动超越具体之美的局限性,促成美的无限生成。不过,《红楼梦》中没有一个单独的人物形象能够把内圣与外王结合起来,承载“合内外之道”的高妙境界。这种境界是在整体象征世界中体现出来的。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命名即使不是有意为之,也很有可能是对道家“美则美矣,而未大也”之大观视域深切体会的一种无意流露;“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貫穿全年始终,可理解为以时空之无限突破拘于虚、笃于时的遮蔽;士隱、宝黛等人对功名富贵的疏离,可视为对束于教、囿于物、拘于俗的超越。
  《葬花词》当然不能深刻体现哲人之思,却以诗性智慧描述了一种极为大观的视域:诗中的花不是园林之花,甚至不是大自然中的花,而是向无限飘飞的花——“花谢花飞花满天”“随花飞到天尽头”:宝玉听闻《葬花词》后有了深刻的生命体会,也是因为这篇作品引发了宝玉“逃大造、出尘网"的大观视域。
  《红楼梦》艺术世界的时空建构耐人寻味。要说主体部分仍是描述特定时期、特定空间中的故事,但“又何必拘于朝代年纪哉"的说法便有达变中知常的意味。开头女娲炼石的神话传说与“又向荒唐演大荒”的叙事结构将特定时期放置在“古往”与“今后”之中,向前通向无限,向后也通向无限。另外,贾府、朝廷、宅院、庄园、乡村、庙观等特定空间被放置在“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中,由封闭空间变成向无限敞开的空间。小说结尾写宝玉拜别贾政,将这种向无限敞开的空间意识写得极有诗意:“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背景中,一袭“大红猩狂毡的斗篷”渐行渐远,走向远方,走向无限。这样富有象征意味的时空建构使得《红楼梦》具有其他古典小说难以企及的大观视域,让读者体认到具体、有限之美“美则美矣,而未大也”,从而不对具体、有限之美产生依赖感,而是得以唤醒人的超越精神,促成美的无限生成。
  如果说《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特定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的具体之美,《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江湖世界英雄人物的具体之美,《金瓶梅》通过“极写人情世态之歧”呼唤人性之美,《儒林外史》通过“成而能谐,婉而多讽”寄托人格之美,它们都对具体之美表现出依恋与执着,那《红楼梦》虽然也对具体之美表现出由衷的欣賞之情,却少了执念与依赖。
  在“无限”的参照之下,曾经的具体之美如梦似幻,不可永久依恃。人的心灵被净化,妄念被消除,不会陷入具体之美的局限性中不能自拔。在“无立足境”的情况下,也就不会驻足不前,而是随道运化,不断创造新美。
  (摘编自王冉冉《怎样品赏《庄子》和《红楼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尧需要抛弃掉一味关怀弱者的治政思路,才能克服“美则美矣,而未大也”的局限。
  B. 《红楼梦》作者运用道家大观视域构思全书,“大观园”的命名就是这种思想的流露。
  C. 《红楼梦》主体部分描述的虽然是特定时空中的故事,却能将有限之美引向无限。
  D. 其他古典小说只要具有象征意味的时空建构,就能描述出等同《红楼梦》的大观视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引用尧舜问政的故事,既引出作者的现存,同时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证了《红楼梦》借助整体象征世界体现无限之美。
  C. 文章多处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体现出了辩证的态度,增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D. 文章论述《红楼梦》的空间构建时,将贾府等特定空间与“白茫茫大地”作了对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贾宝玉听闻《葬花词》后产生大观视域,此时他已初步达到了“立德明道”与“应物而不穷”的内在结合。
  B. 在诗文中,哲人之思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但是诗性智慧也可以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净化人们的心灵。
  C.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依恋和执著于对具体之美 呈现,导致它们的艺术水平低下。
  D. 《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与本文内圣外王理念相通。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尧需要抛弃掉一味关怀弱者的治政思路,才能……”错误。结合“尧回答说,自己不慢待孤苦伶仃的人,不放弃贫穷的人,悲悯死者,喜爱小孩,同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可能算不上大事。仅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就有太和殿、慈宁宫等大体量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竣工;相比较来说,养心殿古建筑规模和体量要小得多。然而,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又可以算得上大事,不仅在于养心殿知名度高、影响深远,还在于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被确定为“研究性保护项目”,这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