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480字。

  福州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学段模块考试高二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模块考试
  (完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纨绔(kù)      追溯(shuò)    赝品(yàn)     狷介(juàn)      鞭苔
  B. 犷野( kuàng)  模样(mó)      麾下(huī)     负笈(jí)        搭讪
  C. 憎恶(zēng)    狼嗥(háo)     桎梏(gù)      藐视(miè)       田塍
  D. 字帖(tiè)     镌刻(juān)    摒弃(bìng)    猛鸷(zhì)       不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选正确的还是有误的,然后逐项识别字音正误。A项,溯sù,苔—笞;B项,犷guǎng,模mú;C项, 藐miǎo。故选D。
  2.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以来,艺坛上出现了满园春色、百花盛开的新局面。
  B. 中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四个现代化进军。
  C. 历史悠久的人文遗址和巧夺天工的山川湖泊,都是公共资源。
  D. 老董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群众称他为一尘不染的好干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不能修饰“山川湖泊”。A项,满园春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用来形容艺坛的成就很多,符合语境。B项,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这里形容中国人民的气势,符合语境。D项,一尘不染,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清洁、干净。后用以形容清静、纯洁。也形容为人清廉,不沾染坏习气。这里形容老董清廉,符合语境。故选C。
  【点睛】成语误用常见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敬谦词误用、语意重复、不合语境、褒贬误用、近义混淆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实施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主要目的是规范高校办学行为,遏制招生中介伪造学历证书的欺诈行为而采取的一种管理制度。
  B. 一个地区要推动产业发展,应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切忌不可盲目发展第三产业,陷入产业结构升级的误区。
  C. 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与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对话,而且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
  D.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GDP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只占全世界的18%,现在已经达到15.2%,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全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A项,介词残缺,应在“是”后面加出“为”,整个句子是“为……而采取的一种……”;“采取……制度”搭配不当,应改为“采取……措施”。B项,“切忌不可”不合逻辑,否定失当,应删掉“不可”。D项,“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语残缺。应在前面加出“中国”。故选C。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李老师,听了您的课后,我有一些问题,希望您能为我耐心细致地解答。
  B. 这是我从老家带回来的土特产,东西不值钱,一点心意,万望笑纳。
  C. 愚兄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作为他的弟弟,我很为他感到骄傲。
  D. 不管是药品,还是保健品,你都不要随便服用,最好先垂询一下医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对应用文的格式、表达习惯等有一定了解,首先仔细审读题干,再依据题干仔细阅读题目,特别注意有无语病,表达是否得体,格式是否正确等。A项,“耐心细致”一般是夸奖对方时使用,这里作为要求来提不合适;C项,“愚兄”是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这是称自己的哥哥,不适合。D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这里是自己询问医生。而B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这里合乎语境。故选B。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记事实与传记材料相互关联,但本质上却不是一回事。混同这两者,而不能够把它们丁是丁卯是卯地分开处理,是传记文学创作和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个误区。造成这种现象关键的一条原因是,传记作者和研究者没有把传记的自主性放在首位,常常有意无意地用传记来为某个目的服务。梁启超就是个显著的例子。他在历史这个大框架里来论述传记,实际上明确地给传记内定了位置:传记不过是历史的一个分支。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有一章概论五种专史,而其中“人的专史”里,合传、年谱、专传和年表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