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960字。

  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
  语   文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用他的说法:“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反讽”概念的目的仍然是揭示语义在文学文本中的复杂变化。根据新批评“文学性”观念,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语义朦胧和语义多重。“反讽”这一语言现象正好符合这一文学定义。正因为这个原因,“反讽”就成为新批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从语义学立场来看,“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在“反讽”中,字面上的意义与实际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根据语言学观念,任何一个符号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符号的意义会因语境而产生变化。“反讽”产生的原理同样如此。在“反讽”现象当中,语言符号巧妙地使用某个特定的语境,从而让一个符号不再表达其本义,而是表达另一个相反的意义。这样,一个“反讽”就产生了。
  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构造角度看,“反讽”实际上是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情形。语言本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确定不移的、无可更改的。然而,“反讽”的出现却使一个符号的能指不再指向其约定俗成的固定所指,而指向另一个能指。
  科学文本对语言的使用就完全合乎语言的约定规则和编码原则,坚决避免出现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文学文本则有意采用各种手法来违反语言的约定规则,从而使文学文本成为语义朦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
  不难看出,“反讽”的实质仍然是语义的变形化和复杂化。在新批评看来,“反讽”是“文学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文学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反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偶然使用的语言技巧,或至多是一种修辞格。新批评则将“反讽”上升到“文学性”的高度,将它视为语义变化的典型现象,从而使之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在其合著的批评史中坚持将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ironic poetics)。关于“反讽”,他们明确指出:“我们可以把‘反讽’看成一种认知的原理,‘反讽’原理延伸而为矛盾的原理,进而扩张成为语象与语象结构的普遍原理。”既然“反讽”是一种语义变化,尤其是字面义与真实义的矛盾状态,那么其语义结构一定会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构成形态。赵毅衡先生在《新批评》一书中曾把“反讽”分为“克制叙述”“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疑问式反讽”“复义反讽”“悖论反讽”“浪漫反讽”和人物主题与语言风格上的“宏观反讽”等多种类型。无论何种“反讽”类型,都呈现出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它大大增加了文本的语义层次,有力地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
  (选自文宇《文本语义结构的朦胧之美》,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反讽能使语义变得复杂,因而新批评常常使用这一概念。
  B.在反讽中,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还是不宜完全冲突。
  C.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文学文本却常常突破约定规则。
  D.反讽不只是语言技巧,是“文学性”特点和手段的统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在反讽中,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还是不宜完全冲突”表述不当,应是: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可以完全相反、完全冲突。根据原文“字面上的意义与实际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可以确定。故选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先从语义学和符号学两个角度论证了“反讽”的特征在于“正话反说”或能指非所指。
  B.文章用科学文本与文学文本对比,是为了突出文学文本语言的“语义朦胧和复杂”。
  C.文章推进一层,论述了新批评将“反讽”上升到“文学性”高度,提高了反讽的地位。
  D.文章列举《新批评》中多种“反讽”类型,以论证“反讽”具有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鲁迅作品的四个例子中不是典型反讽的一项是(3分)(    )
  A.《孔乙己》以幽默轻松的笔调写悲剧。
  B.《祝福》中“祝福”这一情境的设置。
  C.《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阿长讲述“长毛”故事的感受。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捕鸟的描写。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