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840字。

  吉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2019.06
  语 文 试 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希望通过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这样一种期待,这样一种憧憬,是我们今天依然要坚守的。不仅要坚守,而且要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教育、科技、文化活动,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
  自1945年成立以来,教科文组织忠实履行使命,在增进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中国高度重视同教科文组织的合作,愿意加大参与教科文组织的各项活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下几点。
  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眀。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我到过代表古玛雅文明的奇琴伊察,也到过带有浓厚伊斯兰文明色彩的中亚古城撒马尔罕。我深深感到,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2日01版,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了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就一定能够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
  B.教科文组织自成立以来,忠实履行使命,在增进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C.文明因为交流互鉴,变得多彩丰富,有力的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
  D.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对待不同的文明都需要秉持平等包容的精神,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答案:A
  解析:说法绝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交代背景,肯定了教科文组织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的贡献,强调文明交流互鉴对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
  B.文章主体部分论述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态度和原则。
  C.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文章引用俗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论述文明的平等性,说明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都值得尊重。
  答案:D
  解析:是论述文明的包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现代的文明明显要优于古代的文明。
  B.玛雅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与我们中华文明相比,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应该相互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C.古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客观情形、自然规律,那就是文明本就是有高低优劣之分的。
  D.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最终就是要实现统一的一种世界文明。
  答案:B
  解析:A项现代的文明不一定优于古代的文明;C项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D项“最终就是要实现统一的一种世界文明”,原文无据,且与“文明是多彩的”矛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10•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