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00字。
张可 久 散 曲
黄德雄
诗人简介
张可久(约128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录鬼簿》把他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他的生平不可详考,只知他颇长寿,至正年间尚在世。《录鬼簿》说他:“路吏转首领官”,首领官为民务官,相当于税课大使(又有说是掌文牍的小吏)。他还曾为“桐庐典使”,70多岁时曾为“昆山幕僚”,约80岁左右尚为“监税松源”。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奔波,不太得志。
  张可久长期为吏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感伤,他的《庆东原·和马致远先辈韵》九首,抒发了穷通无定,世态炎凉的感慨。有时不免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恶:“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卖花声·怀古》),“比人心山未险”(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他在《醉太平·感怀》中,更写道:“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成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现实。只是这种愤世疾俗的作品,为数不多。
  向往归隐,描写归隐生活的情和景,在张可久的作品中更多一些。“归隐”虽然是一个传统的题材,而对张可久来说,有其特殊的深切的思想内涵。他一生奔波于宦海,在悬车之年尚出仕小吏,有不得已的苦衷。因此在以“归兴”、“旅思”、“道中”命名的篇章中,常常表现出悲凉的情绪和对安定的田园生活的渴望。如:“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百年人半纸虚名”(《沉醉东风·秋夜旅思》),客观上反映了元代士人沉抑下僚的艰辛颠沛的境况。张可久笔下的隐逸生活,又是表现得那样恬淡闲适,如“依松涧,结草庐,读书声翠微深处。人间自晴还自雨,恋青山白云不去。”(《落梅风·碧云峰书堂》)由于他经历丰富,游遍江南胜景,所以还有不少写景之作。
  张可久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因此他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不够广阔,他有不少唱和之作,不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显得平庸。同时,他的社会地位和经历又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比较顺从,虽有愤懑和不满,却都表现出一种“怨而不怒”的色彩。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许光冶说他“俪辞追乐府之工,散句撷宋唐之秀。”他的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是:①讲究格律音韵;②着力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