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荷塘月色》学习指导与训练<br>
<br>
基础知识导引<br>
     1.散文作为一种抒情文体,重在表达作者的情志。但作者将情志诉诸文字时,往往通过精巧细致的构思,有激情或有哲理的语言,在叙事、写景、状物之中,自然而然且又委婉迂曲的表达出来。《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你能通过阅读,体会作者丰富而矛盾的思想感情吗<br>
    2.作者以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将荷塘月景写得动静结合、声色点染、光影交错、浓淡相间、情韵交织,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透出一种神韵,氤氲着一重浓郁的诗意。你想探知其中的奥秘,并且用在自己的日常写作中吗<br>
    3.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的景物有了别样的特征,大大丰富了我们感受事物的能力。特别是,由于作者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突破一般经验而产生一种奇特而新颖的手法。你想了解这种叫通感的修辞手法吗<br>
    4.了解的重点是朱自清的作品风格和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影响。<br>
    5.掌握的重点是①探知作者情感发生变化的轨迹,体悟哀而不伤的传统美学风格。②领略作品独特情景关系:以景写情,因景生情。③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br>
6.应用的重点是学会调动各种感官体悟景色,运用多种手法描摹景物;学习本文表达情感所运用的手法,积累有情趣、有韵味的审美要素。<br>
<br>
重点难点提示<br>
    1.了解朱自清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br>
    (1)  介绍你所知道的朱自清,并谈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影响。<br>
(2)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以《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为代表的一组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br>
    朱自清的散文中浓郁的古典学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至今读来如穿行于河畔清桥短亭与江南园林台阁间,如踱步在郁郁苍苍的旧史凝雾下的皇城古巷,如沐浴在夕阳下追逐余辉时感悟到的流香遗雅。<br>
    在郁达夫先生看来,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文意优美者,除冰心之外,当属朱自清。而我们现在看来,能从古典学养中折射出一束诗性慧光,写出古典文化精髓精神的,更当属朱自清。例如《背影》中浓烈的父子深情,透出精义纲纪学说中父子一纲的真精神。这种人与人关系的协调,不仅使个人情感有所归属,更用来调整社会中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处哲学。人际关系乃至国际关系,都需一定道德伦理的制约,纲纪就是制约的手段。再如写于1928年的《荷塘月色》,像朱自清这样的知识分子在1927年在国内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下,不能不陷于进退失据的困境之中。但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景致,却显出有节制的含蓄的美的风格。这和他那样的自由知识分子内心中“中庸主义”的思维与情感方式相适应,而且也与“哀而不伤”的传统美学风格有着内在的和谐。所以读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眼光要放远,远到思接千载,从古典文化的泥土中去寻找士阶层的精神,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去体会其内在的神韵。<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