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8题,约6540字。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题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唐诗部分)
一、选择题,阅读诗歌并回答问题。(每个选项2分,共20分)
1、联系诗歌的意境,选出填入诗歌空缺处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回乐峰前沙似_____,受降城_____月如霜。
不知何处____芦管,一夜征人____望乡。
A.尘  上  传  全    B.雪  外  吹  尽    C.海  边  奏  并   D.漠  里  响  皆
2、排列下边一首绝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积雪浮云端     ②城中增暮寒     ③ 终南阴岭秀    ④林表明霁色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3、填入下列七律(袁枚《江中看月作》)的括号处最贴切的一句是(    )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   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花非花
落千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惜牡丹花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6、对《花非花》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这四句赞
美花和雾的轻柔美丽、多姿多态、变幻莫测。
B、“来如春梦几多时?”承接“夜半来”而写。“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
却短暂,于是引出一句“来如春梦几多时”。
C、“去似朝云无觅处”承“天明去”而写。“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
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D、全诗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
追念、惋惜之情。
7、对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比较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非花》用诗的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咏叹的对象捉摸不定。《惜牡
丹花》标题十分显豁,咏叹的对象就是牡丹花。
B、《花非花》共六句,前四句三言,后两句七言,是杂体诗,属于古体。《惜牡
丹花》是七言绝句,属于近体。
C、这两首诗都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直率的表达了诗人对易于消逝的美好事物的
怜爱、惋惜之情,表现手法基本一致。
D、《花非花》运用博喻,像花像雾、如春梦似朝云,耐人寻味。《惜牡丹花》运
用想象,在花开之日想到风雨飘零之时,故而夜起秉烛观花,立意新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