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2770字。

  名校联盟2019届高考模拟信息卷(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段时间后,考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南方和北方的分野,中国人有三种说法:不少广东人把除广东以外的地方都称为北方,显然,这些广东人眼中的南方——广东的冬天是不需要供暖的;第二种说法是南北以长江为界;第三种是中国地理教材上的分法,南北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秦岭淮河”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提出的。秦岭对冷热空气有阻挡作用,南方属于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最低气温不低于-5℃,且低温持续时间较短。
  尽管长江与“秦岭淮河”沿线相距不远,但南方供暖讨论的范围显然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区城和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但仍没有供暖的地区。
  20世纪50年代,在物质匮乏、能源奇缺的背景下,周恩来总理提出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此后,中国政府一直将“南北分界线”作为“是否供暖线”,并沿用了60多年,如此便形成了在的中国供暖现状。
  因此,北方供暖和南方不供暖是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的产物,不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形成的。“一刀切”的结果,是中国出现了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在北方供暖地区过冬比在南方过冬舒适。在南方过冬有人的耳朵、手脚会被冻肿,屋里屋外一样冷,上床、起床都需要勇气。
  其实,人的冷暖舒适感不仅取决于温度,还取决于湿度、风速和光照。湿度对人体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长江沿岸地区冬天湿度平均在70%左右,考虑度对温度的影响,长江沿岸地区冬天人体感受到的温度要比实际温度还低7度左右。
  科学家认为,18℃是人体感受最舒适的温度,11℃是人体对寒冷耐受的最低限度。从前南方不供暖的理由,是南方年日均温度低于或者等于5℃的天数不到90天,但考虑湿度、风速等因素的影响,人体感受到的温度要比被温度低7度。也就是说,南方地区的室内温度需要平均提高10℃以上,人才能感到舒适。
  客观上说,除了冬季暖和的海南、广东、广西不需要供暖外,其他地方都需要供暖,只是需要供暖的期限有差别。北方供暖3~6个月,而南方只需要供暖2~3个月。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成为GDP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南方供暖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中国已经由计划经济机制改革为市场经济机制,供暖的“楚河汉界”到了该取消的时候了。
  (选自刘兴成《现代人最需要的财经法律智慧》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南北“秦岭淮河”分界线,最早是由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提出的。
  B. 长江虽与“秦岭淮河”沿线相距不远,但我国政府一直以秦岭、淮河为界,规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
  C. 人的冷暖舒适感取决于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所以同样的低温天气,南方人比北方人感觉更冷。
  D. 长江沿岸地区冬天的湿度平均在70%左右,该地区的实际温度要比人体感受到的温度还低7度左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南方与北方的供暖情况以及人们冷暖舒适感的差异。
  B. 文章列举了我国关于南北方划分的三种说法,并依据第三种分法就中国供暖情况展开论述。
  C. 文末提到我国30多年经济发展成绩及经济机制改革,意在分别说明南方供暖的必要和可能。
  D. 文章论证取消供暖界限,是按从供暖依据、现状到影响冷暖舒适感因素的逻辑顺序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体感受最舒适的温度是18℃,但受湿度、风速等因素影响,南方室内温度需调到28℃才更觉舒适。
  B. 广东人把除广东以外的地方都称为北方,客观上说,广东的冬天不需要供暖,其他各地都需要供暖。
  C. 受计划经济机制的影响,60多年来我国北方供暖而南方不供暖,导致在北方过冬比在南方过冬舒适。
  D. 由于计划经济机制转为市场经济机制,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了,南方供暖便成为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曲解文意,“该地区的实际温度要比人体感受到的温度还低7度左右”表述错误,根据选文第六段介绍,“考虑湿度对温度的影响,长江沿岸地区冬天人体感受到的温度要比实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是谁?
  宗璞
  他回到家里,走进卧房,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陌生女人坐在窗前的扶手椅上喝茶,很觉奇怪,大声问道:“你是谁?”
  那女人看着他,满眼都是泪,沉默了一会儿,站起来说:“我是董芊,张过你不认得我吗?”
  张过冷笑道:“你说你是董芊?你以为我不认得她吗?”他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这才是董芊,我和董芊。”那是一张结婚照。那时的张过头发蓬松,面目英俊,身边的董芊披着婚纱,天使一般。这句话,是他当年说过的。“看见了吗?敢来冒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