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2790字。
晋城市2019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法治观念的增强不仅反映了40年来中国法治发展的巨大进步,也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思想支撑。同时也应看到,在法治观念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发展不够平衡。由于我国城乡、区域之间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别,人们的法治观念水平也高低不等,不同社会成员运用法律的实际能力、遵守法律的实际情况存在巨大差异。比如,在参与网络表达、开展网络监督、使用网络服务等方面,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深浅不一的“数字鸿沟”。二是体现不够充分。一些群众不能理性看待权利、义务和责任之间的关系,当遇到利益冲突时,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张,责任意识淡薄,甚至做出某些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同样要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这就需要深入培育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法治观念,提高广大民众尊重遵守规则、依法行使权利、理性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人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走上共享发展成果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正确道路,先后使7亿多人摆脱贫困,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迈进。但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路,让全体人民更加公平地共享改革和法治建设的成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进而加强全体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的平等保障,促进全民法治观念不断增强。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拓展公民参与空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治理智慧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不少城市在智慧环境、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领域开展社会治理创新。这带来的不仅是便捷、高效、精准的服务,也给公民参与治理提供了更多空间。应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提高基层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程度,让人们在更切实、更充分、更有效的法治参与中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
开展全民法治教育,形成良好文化氛围。树立法治观念离不开直接、充分、有效的法治教育。截至2018年9月,我国共建立法治教育基地3.2万多个,96.5%以上的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在中小学教材中融入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利、经济权利等内容,发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培育青少年人权和法治观念。应进一步完善法治宣传教育措施,着力使每个人都形成内在自觉的、浓厚的法律意识,成为法律规则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在全社会形成尊崇法治的良好文化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和贡献者。
(摘编自马长山《人民群众是法治建设的受益者和贡献者》,《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40年来,人民的法治观念增强了,这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思想支撑。
B. 法治观念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不够均衡、体现不够充分等问题,法治中国建设面临挑战。
C. 让人们共享改革和法治建设成果,将有助于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的平等保障。
D. 社会治理智慧化程度越高,基层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程度越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就会越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在指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应深入培育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法治观念的论点。
B. 文章二至四段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开展全民法治教育 角度论述了培育法治观念的途径。
C. 文章第四段举了在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的例子,表明开展全民法治教育已采取了一些措施。
D.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非常严密,充分证明了论点,说服力非常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城乡、区域之间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了人们的法治观念水平的高低不等。
B. 当遇到利益冲突时,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张,责任意识淡薄,就会做出某些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
C.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飞速发展,会使服务便捷、高效、精准,也会使公民对社会治理的参与更多。
D. 只要更加完善法治宣传教育措施,人人都会成为法律规则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基层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程度越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就会越强”说法无中生有。故选D。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乡村擦泪
冷清秋
这纯粹是一群小青年一时的心血来潮加上异想天开。
他们自称是什么“拍客”,看到他们胸前和手里捧着的黑疙瘩,老才叔立马就明白过来,这东西他见过——照相拍照片么!对方领头的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叫大奎。老才叔忍不住乐了,因为他家在城里打工的娃子也叫大奎!
大奎说,老叔,我们是到这儿拍照片来着。正好路过,远远看见有一片桃林,就来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