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2130字。

  2019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治疗日趋显现的‘大城市病’,向地下要空间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将带来适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必要纳入国家战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媒体热点话题。在“高度”“广度”不断拓展的今天,地下空间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
  有研究将21世纪称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的世纪”,也有国家将地下空间归为“新型国土资源”。可以说,地下空间是一座“富矿”,特别是在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空间容量、缓解交通压力等方面,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愈加重视。比如,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列入“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不少城市充分利用人民防空工程和建筑地下室,为老百姓开辟许多具有文化、休闲性质的公共空间;还有的城市全面更新地下管网,为即将到来的智慧城市铺设“路基”……做足城市“向下”的文章,正逐渐成为潮流和趋势。
  如果说高楼大厦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地下空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作城市的“里子”。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与“面子”上的突飞猛进相比,“里子”确实显得有些“跟不上趟”。比如,有的城市楼越来越却敷设混乱、底数不清;地上地下规划不同步,导致道路被反复挖掘,甚至一场大雨就能让城市“看海”;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设计不尽合理,与城市其它基础设施缺乏衔接……如何补上城市建设的“欠账”,实现地下空间资源更充分、更高效的利用,已经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必答题。
  利用好地下空间资源,不仅需要先进技术,更需要先进理念。去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巨型盾构机曾引发热议,这个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的设备代表了中国在工程建设领域高超的技术水平。可见,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上,技术等硬实力不是大问题,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才是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比如,地下空间管理权相对分散,资源权责不明,如何构建相应制度,理顺权责关系?面对私搭乱建、无序开发现象,如何提升规划协同性、前瞻性,并保证严格实施?这些都需要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消化、逐个解决。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应如此。那些隐藏着的细节,最能展现一座城市的“功力”。起步不久的雄安新区,在规划纲要中专辟一个章节对地下空间进行系统规划,树立了“高起点规划”“规划先行”的标杆;正在建设中的京张高铁清河站,采取高铁、地铁及市政工程一体化建设,实现一次安检就能在地铁与高铁“无缝”换乘;不少城市在城市轨道建设中探索引入社会资本,以“轨道+物业”开发模式大幅提升开发质量与利用效率……这些新理念、新模式,正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今天,利用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集中体现。既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能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我国城市的治理水平就能不断向一流迈进,城市生活水平也能“水涨船高”,为百姓带去更多便利。
  (选自彭飞《让城市建设有“里”有“面”》,见《人民日报》2019年4月10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下空间被视为“新型国土资源”,它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
  B. 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决定因素是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而非技术手段等硬实力。
  C. 与面子”相比,地下空间这个城市的“里子”显得寒酸,还城市建设的“欠账”势在必行。
  D. 地下空间是一座“富矿”,能为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空间容量、缓解交通压力发挥巨大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事实论证手法,以突出我国近些年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重视程度。
  B. 文章以城市建设需要先进理念为前提,指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C. 文章指出城市建设的“面子”和“里子”并重,将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论证。
  D. 文章论证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智能化与精细化,有必要性和现实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的城市只有向地下空间作“深度”发掘和利用,才能创造出更加立体的发展之路。
  B. 地下空间的作用巨大,各个城市都在全面更新地下管网,为即将到来的智慧城市奠基。
  C. 城市地下空间隐藏的细节最能展现城市的“功力”,所以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D. 地下空间资源要充分高效利用,就必须补上城市建设的“欠账”增强管理等软实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B.“决定因素是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而非技术手段等硬实力”不正确,原文是“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上,技术等硬实力不是大问题,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才是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烛火丹心朱亚杰
  1914年冬,朱亚杰出生在江苏省兴化县中堡镇。在扬州中学读书时,有一次春游,他平生第一次看到火车,这让他对燃料化工和能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时,由于家庭经济日趋困难,父母劝他辍学回乡,而他却说:“只要供我上学,将来家中祖产片瓦分田不要。”逆境中他发愤学习,1934年考入了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