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21410字。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考试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3 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蛇悄(qiǎo)无声息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毫无察觉。秘密的接近方式以及随后而来的 缠绕,让人想起和阴谋、危险、罪恶有关的东西。
B. 现在在表面粘(niān)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 无论热涨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C.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 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zhíchú)着。
D. 这时,我再也按捺(nài)不住,一面吩咐赶快备马,一面跑到池塘边去洗脸。池塘边柳丝 上纤细的树叶几乎全部落光,柳枝下的池水已变得清澈见底,冰冷贬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B项,“粘”正确读音是“zhān”;“热涨冷缩”的正确字形是“热胀冷缩”。
C项,“躅”正确读音是“zhú”;
D项,“捺”正确读音是“nà”。“冰冷贬骨”的正确字形是“冰冷刺骨”。
故选A。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去年春节期间,一个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蓦然.呈现在亿万家庭的电视屏幕和手机上,“一夜蹿红”。【甲】节目的名称已点明了它的内容、主旨和方式:“经典”、“咏”(“咏”亦“永”也)、“流传”。几乎每一集都能勾起人们不可理喻的激动、回忆和遐想。无论是《定风波》结句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娓娓咏之、歌之,都在轻轻地叩打着观众的心扉,【乙】一似饱经风雨和磨难的祖先在我们耳畔叮咛:莫忘来路,珍爱当下,奔向未来——这就是中华民族永不散逸的一股“清气”。
古诗词,包括作者已标注为“行”“吟”“歌”以及“调寄某某”诗词的曲调绝大多数已经亡佚,于是重新谱曲,配以朗诵,以新的旋律演绎之,乃至超越时空地让受众荡气回肠,回味无穷。【丙】“和诗以歌”,既需要有浅吟低唱,曼妙轻缓的佳作,也需要有“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精品。让人感动的是,中华诗词中的这两种相融互补的美学风格,已经不落痕迹地融入《经典咏流传》之中了。
(许嘉璐《和诗以歌,精神和鸣》)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蓦然 B. 不可理喻 C. 乃至 D. 荡气回肠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舒婷采用了意象叠加手法,使不可感的主体情感,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激活了读者的想象。
B.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温州市容不仅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美丽,而且市民也变得更守规范,更讲文明。
C. 据最新消息显示,浙江大学出版社近期对“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正式立项,今年将出版其中10本。
D. 《中国喜剧星》不同于《欢乐喜剧人》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让任何一个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人都可以展现天赋和潜能,从而实现梦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