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2065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________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________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________的诗性表达。
A. 渗透 潜移默化 文质浑融 B. 渗漏 潜移默化 文质彬彬
C. 渗透 耳濡目染 文质彬彬 D. 渗漏 耳濡目染 文质浑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渗透于渗漏”,渗透:渗入,透过。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渗漏:气体或液体通过孔隙流失。从主体与对象上分析,一种思想进入另一种思想,应选“渗透”。排除BD两项。“潜移默化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语境指一种思想对另一种思想渗透,从而使另一种思想发生变化。应选“潜移默化”。排除B项。文质彬彬,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文质浑融”,文华与质朴融合。 分析可知,A项词语最恰当。故选A。
【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 (称奇 称道)的事。(2006年山东卷)
析:“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称奇”比“称道”语义重。这里用“称奇”。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融入就是一种扎根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之外,今日的“港人”其实都是不同时期的大陆移民群落,他们都对家乡有着永不磨灭的眷恋。
①尽管你是一棵小草
②相反瓶中的插花,不管今天开得多灿烂
③你都会随时拥有不论怎么猛烈的暴风雨都无法将你拔根而起的强大预感
④也都明白自己明天的结局将会是什么
⑤你会感到那种已被你抓牢了社会泥土的踏实与安定
A. ⑤①④②③ B. ⑤①③②④ C. ①⑤②③④ D. ①⑤④②③
3.下列诗句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洲迥风正悲,江寒雾未歇。
B. 栈霜朝似雪,江雾晚成云。
C.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D.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4.下列选项中,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风景
游人,从千里之外
前来观风景
我们,从千里之外
前去观风景
生在风景中,不见风景
总是风尘仆仆地追寻。
A. 现实生活中,人们追寻目标时往往舍近求远。
B. 我们不必总是羡慕别人,我们也可有自己的选择和精彩。
C. 美就在身边,美无处不在,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D. 一个人方向正确并不懈追求,才有可能找到目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