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650字。

  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试卷共22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 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 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 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 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 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 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 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 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 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 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 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④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 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 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原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 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⑤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 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 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 “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程端礼、徐与乔、周承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 创造性学习。
  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首先强调通过读书获取知识以此来取得功名,最终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 读书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有思辨色彩。
  C.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 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扩充自己的生命、改变现实、规划未来 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 仍值得倡导。
  C.今人读古书不能只注重“辞章记诵”,而应“读进去”,即“入乎其内”,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这样就能避免成为“两脚书橱”。
  D.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和阐释的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看来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8月23日,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它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从而进行科学研究。在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后,加速器运行稳定,首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