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小题,约6380字。

  武汉市青山区钢城十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酝酿(niàng)      着(zháo)落      资容        花枝招展
  B.贮(zhù)蓄        莅(lì)临        粗犷        争先恐后
  C.静谧(mì)         应和(hè)       吝啬        呼朋引伴
  D.稀疏               竦峙(zhì)       屋檐        咄咄(duō)逼人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行走在诗意的江南,醇厚的文化味儿让你陶醉。迷人的田野     着四千年蚕桑的浓厚气息,宁静的乡村     着耕读传家的人文精神,热闹的古镇     着中华商业文明的辉煌。在这里,自然与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互动,处处展现出水乡独特的神韵和魅力。
  A.隐含    彰显    散发          B.散发    隐含    彰显 
  C.隐含    散发    彰显          D.散发    彰显    隐含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必须经过严格审查的。
  B.为提高二环线周边道路通行效率,昨天,武汉市交管部门公布了新的交通改善方案。
  C.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垃圾处理、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D.武汉市交管局近期将陆续投放大约1100辆左右的纯电动出租车。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富春山水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B.这次庆祝建军90周年为主题的沙场阅兵,是解放军整体性、革命性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
  C.大雪覆盖的野地,有鸿爪印记,春雨弥漫的农田,有鸳鸯照镜。
  D.据统计,多哈亚运会大约90%的专卖产品来自中国,“中国元素”已经成为本届亚运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
  ①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②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③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④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⑤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自姜振昌《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5.下列对“内部第一人称叙述”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通过限制叙述可以建立起作者和读者的平等关系,增强了作品的逼真感。
  B.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故事的叙述者,也可以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
  C.《狂人日记》中“我”借日记这一真实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