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030字。
2020届高三阶段检测(二)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到了宋代,苏东坡写雨总是令人 ▲ 。他用诗写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将夏天的雨写得 ▲ ,也是一派大家风度。他用词写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风雨自然不只是自然界的风雨。到了 ▲ 的境界,人,已经活在了风雨之上。
A.无与伦比 淋漓尽致 超然物外
B.无法企及 穷形尽相 超然物外
C.无与伦比 穷形尽相 随心所欲
D.无法企及 淋漓尽致 随心所欲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善, , , 。 , , ,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
①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②使之化为尘埃
③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烬
④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
⑤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
⑥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⑥③②⑤④ C.⑤①⑥③②④ D.⑤③②④①⑥
3.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小周毕业多年后邂逅当年同窗好友,感慨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吴先生面对争强好胜、惹是生非的小孙子,谆谆教诲道:“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C.郑老师深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道,因此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D.王助理的方案被领导否定,心情郁闷,同事安慰说:“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4.下面是作家迟子建参与讨论“现实主义”创作时的一段叙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我曾去煤矿采访过,所以在写作以煤矿为背景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时,落笔就不慌张。为了创作《额尔古纳河右岸》, 我追踪放养驯鹿的鄂温克部落一直到人迹罕至的大兴安岭深处,体味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原生态的歌声。写作《群山之巅》时,我更是调动了多年的生活储备,否则,我小说中的龙盏镇就没有生机,无法建构。
A.好作品都与现实密不可分。
B.写作绝不能离开现实的生活。
C.现实主义就是写真实的生活,不能虚构。
D.现实生活是作家创作现实主义作品的源泉。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5~8题。
陶氏义庄碑记
袁枚
古立大宗,以余财归之,有不足者资之于宗。后世废宗法,遂有一族而异目相视者。然汉之樊重、魏之杨椿,均能散所有济族人数世之穷。第未尝扁表其庄,绰楔而书,盖行其心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