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课件+学案 (3课时,共6份打包
├─第4单元 美文拓展 课件(31张ppt)+学案
│3 美文拓展.ppt
│美文拓展.doc
├─第4单元 调查报告 课件(10张ppt)+学案
│2 调查报告.ppt
│调查报告.doc
└─第4单元 访谈 课件(18张ppt)+学案
1 访 谈.ppt
访谈.doc
【访谈】
一、访谈概念及基本特征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是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虽说是新闻文体的一种,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基本特征:
1.针对性。如《任继愈先生访谈记》即针对任继愈先生做的专访。
2.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进行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求大求全。
3.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它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二、访谈的要求
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1)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2)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3)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三、访谈的提问技巧
1.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2.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3.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4.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情绪。
5.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6.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
7.对比:在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进行对比提问。
四、访谈形式
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
……
【美文拓展】
乡间的老屋
陈小语
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觉得那是我的精神家园,我的依托,我的大后方。
在滚滚的红尘中,在喧嚣的都市里,我无法找到一个那样寂寞的地方,寂寞得让我心痛的地方。在午夜,我像一个任性的孩子一样,在梦里无数次回到那个地方,尽情地奔跑。我无法割舍,那跟我血肉相连、一脉相承的亲情。
我的先人们在这个地方定居继而生活下来也不过才几辈子的事。往前追溯,在明清两代,这个地界曾经一度荒无人烟。我推想,那时候这里一定是一个最环保的地方,树木葱茏,绿水淙淙,狼孤独而抑郁地行走,老虎啸遍旷野。野生动物无视一切地在大自然里穿行。我向往这样的地方。
我的先人是从山东移民来到这儿的,最后栖息下来。我无法想象他们是怎样发现了这个地方,难道也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漂洋过海而来?在这个绝妙的没有人类文明的地方,生存是何等艰难,我穿越时空地想象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我出生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地方,从这个城市里出发,坐火车再换汽车到达一个山沟里。那个地方便是我的故园老屋。我的少年时光基本上是在这个地方度过的,那些时光影响了我的一生,甚至更长远一些。
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印象最深的是故园老屋,那些旧房子,烂得快要倒下一般,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民间窑场烧制的青砖灰瓦,有着斑驳的痕迹,透出一种苍凉的素朴。过了许多年后我回去,看到那房子还是像过去那样,立在那儿。我感动,它的生命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脆弱。
我喜欢老屋的院子里那一间朝东的屋子,早晨,太阳出来时阳光温暖而又明亮地洒进来,穿透薄雾,照亮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我喜欢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的姥爷总是在这间屋子里看书或作画,姥爷画的几笔丹青写意又传神,意境表达得非常准确。他的藏书也很多,大多是一些线装书。大多数时候,我蹭到这儿来,只为看几眼那些宝贝一样的书。那时我对书的饥渴像对食物对水一样。
……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示例】
一息尚存的二手书店顶住!
经营十载,广州资深二手书店文津阁难逃涨租命运,宣告于本月底结业。该消息经媒体报道后,二手书店生存状况立即成为本地文化事件关注焦点。文津阁老板陈晓平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不少二手书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有的兼售字画碑帖,走高雅路线;有的以价格低为优势;而文津阁则“高不成低不就”,导致撑不下去。但他相信“其他旧书店各有所长,延续下去不成问题”。
二手书店被誉为“与广州老城区共同成长的‘活遗产’”,是否真能一直撑下去?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特色?其经营状况又如何?
2007年经营至今的小古堂,是位于海珠区新港西路一家店铺阁楼的二手书店。“我们小古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学术!所有书籍都是精品,我们不卖畅销书、教科书。”老板李金亮靠着椅背,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说,“我自己就是一名学者。”除了普通的文史哲艺术类书籍,小古堂书店最特别的是它的金石碑帖,这是李金亮的个人爱好。“小古,‘古’就是古典经典的东西。”
面对房租人工络书城冲击、文津阁的黯然离场,李金亮依然乐观地笑着对记者说:“经营二手书店有三个条件,有店、有人,还要有其他赚钱方式,如果只想靠着店面的收入维持经营,那干脆还是别搞旧书店了。”他透露,自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