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课件(28张ppt)+教案+练习+课文朗读
【同步测试】短歌行同步检测.doc
【教学方案】短歌行示范教案.doc
【教学课件】短歌行示范课件.ppt
【情境课文】短歌行课文朗读.mp3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引用典故、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当然,我们也不会忽略一个重要人物——曹操:《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他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自读全诗,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
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3.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内容。
……
《短歌行》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名句默写:
(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
(2) ,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
(3)《短歌行》中以“ , ”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青青子衿( )
(2)何时可掇( )
(3)周公吐哺( )
3.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2)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子衿(jīn) 呦呦(āo) 越陌(mò) 度阡(qiān)
B.鼓瑟(sè) 参差(chī) 飞猱(róu) 高堤(dī)
C.剽(piào)悍 荫(yìn)庇 羁(jī)鸟 墟(xū)里
D.哺(bǔ)育 掇(duō) 暧暧(ài) 守拙(zhuō)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几何! 几何:怎么样。
B.采之欲遗谁? 遗:遗留。
C.忧伤以终老。终老:度过晚年,甚至去世。
D.何以解忧? 何以:为什么。
6.下列五幅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莲居士谪仙人。
(5)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谢灵运 欧阳修 杜甫 辛弃疾 诸葛亮
B.欧阳修 范仲淹 白居易 李白 陈寿
C.范仲淹 欧阳修 杜甫 李白 诸葛亮
D.范仲淹 谢灵运 白居易 杜甫 陈寿
7.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古来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这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