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950字。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年秋季学期19级10月月考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4.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清明”与“上河”含义之谜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
《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是“清明节”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
其中,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孔宪易先生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被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先生,用几十年的时间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细致地考证。他在《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一书中,对孔宪易先生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其中对扇子的考证叫人折服。《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先生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的确是用来拂暑驱蝇,但是在北宋这个时期还另有它用。扇子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便面”这一风俗由来已久。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神领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由此看来“便面”习俗是不受季节影响的。
周宝珠教授对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政治清明”一说赞赏有嘉,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可能性。北宋长期实施的“偃武修文”的国策,国家经济趋于繁荣,出现了较唐朝时期之后的又一个太平盛世。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大肆歌颂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最能代表宋徽宗赵佶“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如果称太平盛世未免太露骨,因此“清明上河图”这五字一语双关,弦外有音。但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在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
根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由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
1. 文章引用周宝珠教授对扇子 考证,用意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证明在北宋时期扇子除拂暑驱蝇外,还有其它如题诗作画、扑卖馈赠的用处。
B. 否定孔宪易先生对“清明”的解释,“清明”所绘之景并不一定是秋景。
C. 说明扇子在北宋时期,主要的用途是“便面”,是一种礼貌之举。
D. 是为了佐证史树青先生关于“清明”是“政治清明”的说法是正确的。
2. 下列说法,不能证明“清明”是“政治清明”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清明上河图》中官衙门口的士兵和大街上跑着的猪等人与物,正体现出一种繁盛景象。
B. 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极尽歌颂之能事。
C. 《清明上河图》展现出的气势和景象,能体现“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
D. 北宋长期实施“偃武修文”国策,经济繁荣,国势昌盛。
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清明坊”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外城东郊区三坊之第一坊。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这个地方的景象。
B. 如果“清明”是“政治清明”一说成立的话,那么“清明上河图”这五个字就是一语双关,弦外有音。
C. 《清明上河图》中 “上河”也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逆水行舟”的解释是其中支持者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说法。
D. 文章引用《东京梦华录》记载,是为了证明“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
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