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70字。

  一、规划准备
  《乡土中国》共14章,共开设4节导读课。在开设导读课之前的两周,布置全班学生通读全书。在正式开设导读课的第一周前,要求学生阅读前3章;第二周前要求学生阅读4~8章;第三周前要求学生阅读9~11章;第四周前要求学生阅读12~14章。
  学习任务一是摘抄各章的论点句;二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每一章的行文结构。每周开设导读课时,要求学生展示前一周的优秀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成果,进行阅读指导并布置下一周的阅读内容和学习任务或活动。
  二、目标任务
  (一)基本目标
  1.了解作为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感受费孝通身上体现出的知识分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追究乡土社会的特点,探索社会发展的途径。
  3.通过阅读,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当代文化的关注。
  (二)高级目标
  1.培养逻辑思辨能力。能具体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2.培养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力。能活学活用,运用阅读过的理论来分析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并能进一步通过探讨,思索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3.培养学生解读论述类文本的能力。
  4.兼顾对语言品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厘清结构,明确概念
  一、导读内容
  开课前一周,要求学生阅读:“重刊序言”“后记”“附录”及前3章(“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二、导读过程
  1.现象导入,增加兴趣
  (1)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春节回乡潮”现象?
  参考示例:春节返乡热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在心灵上的呼唤。因为乡情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中华民族所独具的传统文化。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庶民百姓,都无法摆脱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和饮水思源、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每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的节日,国内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返乡潮。不管是穷乡僻壤还是天涯海角,都要回归故土。
  (2)请同学讨论什么是“北漂”。
  参考示例:北漂,也称北漂一族,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即传统上的北京人)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外地人)。因为这部分人大多是怀揣梦想离开故土,在底层辛苦劳作,户口解决不了,住房只能租住,不能最终成为北京普通市民,绝大多数人不能在北京扎根,只能漂着。其自身也因诸多原因而不能对北京有更多的认同感,故此得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