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逍遥游》(庄子)朗诵践离 视频蓑衣孤客.f4v
《逍遥游【节选】》.ppt
高二语文第五周教学计划.doc
高二语文第五周周测试题及答案.doc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五周教学内容及授课流程.doc
高二语文课堂练习题及答案.doc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二周周测
总分:19分 命题人:杜海波 审核人:黄胜忠 测试时间:9.29
班级: 姓名: 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知?”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
……
高二语文第五周教学内容及授课流程
主备人:杜海波 审核人:黄忠胜 集备时间:2019年9月26日 集备地点:3408
9月30日(周一)
一、教学内容:《逍遥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文和道家思想;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授课流程:
(一)导入: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周问老子,老子曰: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
(二)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庄子》一书,今存33篇,分为内篇7,是庄子所作,外篇15和杂篇11,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文笔奇特丰富,想象汪洋恣肆,气势波澜壮。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文学价值方面讲,《庄子》一书展现出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背景介绍: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关于《逍遥游》
……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课堂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20分,每空4分)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②之而还诸鲁。
既反,盂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
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足,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④,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君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干:谋求为……用。②刖(yuè):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③让:责备。④抵时:抓住机会,乘机。
1.孟氏的两个儿子和施氏的两个儿子所学相同,但结果有什么不同?
孟氏儿子:
施氏儿子:
2.作者在文中借施氏父子的话要说明的道理是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译文
(2)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译文
高二语文第二周课堂练习答案
1. 孟氏儿子:到处碰壁,遭受酷刑 施氏儿子: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2. 不能审时度势,机械地照搬现成的方法,结果必定事与愿违(意思相近即可)
3. (1) (他们的)俸禄让他们的家里富裕了,(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