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9850字。
南开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检测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冠冕(miàn) 枉然(wǎng) 附庸风雅(yōng)
B.呢喃(nán) 游弋(yì) 矫揉造作(jiāo)
C.鲁钝(dùn) 麻醉(zuì) 鸠占鹊巢(jiù)
D.彬彬(bīn) 濡养(rú) 强聒不舍(guō)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___________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____________。知音之可资,不但在于________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3.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广。②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篇名句却不多。③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朗朗上口,易记易背。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诗歌的格律化。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④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下面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在遥远的大海上,那里海水蔚蓝得像最美丽的矢车菊,清澈得像最纯洁的水晶。
(安徒生《海的女儿》)
A.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起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侯;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C.阿拉尔海上的岛屿,就像平底锅里的煎饼一样,平平地排在水面上,岛屿的边岸低得几乎看不见了,岛上什么生物也没有。
(拉夫列尼约夫《第四十一》)
D.托尔斯秦这对眼晴里有一百只眼珠。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5.下面对《水调歌头》的贯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
B.这首词的上片以问月开篇,情感平和;接下来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无任何想象,情感真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情感转为细腻婉约。
C“人有悲欢高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D.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去流水般的词句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表现出来。
读《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一文,回答6-8题。
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
①容人的雅量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它喜与宽厚结伴,乐与谦和为伍。所以,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