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12张,学案约5950字。

  《卫风 氓》导学设计
  东莞市大中学 刘荣    2019.10.31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落实重点词语,培养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文本,欣赏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我”被遗弃的原因,培养学生坚强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能力、坚强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点拨法
  四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资料助读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即“国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6)《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称为“五经”,而风、雅、颂、赋、比、兴则被称为《诗经》“六义”。
  (二)预习检测
  1. 《诗经》,又称为《     》、《        》,是我国           诗歌总集,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儒家所说的“四书”是指《       》 、《       》、《       》和《       》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       》《       》《       》《       》和《       》五部作品,再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