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30字。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材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创作的。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学习这首词,将使学生了解辛派词的特点和写法,体会辛弃疾创作风格,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格,追求高尚的人生志趣。
  教学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理解诗歌的主旨,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把握辛弃疾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了解豪放词的特点,领略宋词的艺术美,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重难点
  1.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领悟词的内涵。
  2.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辛派词的特点。
  3.自查资料,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
  4.自读课文,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一、导入:
  积累辛弃疾名句,导入新课。
  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
  2、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4、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水调歌头》
  5、何以箫声默,默声箫以何?多情深许几,几许深情多。——《菩萨蛮》
  6、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8、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9、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
  10、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
  二、文学常识:
  1.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词集。
  1127年,靖康之变后,偏安一隅的南宋只保留着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土地。宋金开始了长期对峙。靖康之变时,辛弃疾的祖父,因为家族庞大,没有跟着朝廷南渡。116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