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690字。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
  B.王好战,请以战喻 喻:做比喻。
  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得罪。
  解析D项,“罪”,归咎、归罪。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由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与之相似的君主的自称还有“孤”和“不谷”“不禄”。
  C.“河内”“河东”的“河”都是指黄河,今天“河南”“河北”也大致是以黄河为分界线确定的政区。
  D.“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名称。商代的叫“序”,周代的叫“庠”。在本文中指的是学校教育。
  解析B项,“不谷”和“孤”“寡”意思相并列,是古代王侯的自谦。“不禄”则是士死的委婉说法。
  答案B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C.孟子投其所好,用作战的故事讲道理,以避免梁惠王产生抵触情绪。
  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的做法并不比邻国高明多少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