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 题,约9750字。
武汉市2005~2006学年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06.4.13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
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于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5分。每小题3分)
I.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浸透 肯綮 沁人心脾 罄竹难书
B.秩序 对峙 鳞次栉比 博闻强识
c.悭吝 阡陌 纤尘不染 谦谦君子
D.奚落 膝盖 休戚相关 栖身之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隔阂 桅杆 和颜悦色 青山绿水
B.嬉闹 萦绕 熙熙攘攘 临渊羡渔
c.新颖 辐射 洗耳躬听 不修边幅
D.和谐 造诣 惟妙惟肖 大相径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语云:“湖广熟,天下足。”作为鱼米之乡和交通 的湖北,在历史上曾经
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东京大学教授近日发明一种新型的化学制法,据称无需使用达菲生产过程中
的植物原料,就能研制出达菲仿制药物。
③演员们曾阅读了大量资料,潜心观察人物并刻意模仿, 最后的表演让人
信以为真。
A.要道 必需 以致 B.要道 必须 以致
C.要冲 必须 以至 D.要冲 必需 以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新春,汉宜高速公路车水马龙,显示出一派生机。这条赶在春运前整修完的高速公
路,行车速度明显提高,车流量同时上升。
C.第一次听说要免除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她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是她当教
师的伯父亲口讲的,言之凿凿,不容置疑。
D.本来大家都谈得很开心,可是这个人一出现,在场的所有人都哑然失笑,气氛顿时
沉闷下来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部《时间简史》,让量子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在中国读者中耳熟能详。但是,对于霍
金的生平,大多数人或许并不知晓。
B.俄乌天燃气纠纷事件暴露出欧盟能源严重依赖进口,且供应途径过于单一,欧盟国
家开始认真反思能源安全这一重大问题。
C.教育部门应该研究“超女现象”,从中找到改进素质教育的方法,把说起来重要做起
来不要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做到位。
D.利文斯顿的上述比喻,不仅使伦敦市长的声誉扫地,而且违反了伦敦市长应有的良
好操行的规定。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鄂东丘陵地带有一座铜绿山,这里北、东两面紧靠大冶湖,水运可达长江,交通便
利。此山每当暴雨过后,可见无数铜绿如雪花小豆般点缀在土石之上,因而得名铜绿山。
显然,铜绿山是铜矿石富集地区,现代矿山就建在这里,而古铜矿遗址的发现正是现代矿
山开采中的另一收获。
1965年,在铜绿山矿山生产建设中不断发现古代采矿、冶炼的遗物和遗迹,当时并未
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3年,当时某矿将一件铜斧寄送中国历史博物
馆请求鉴定。中国历史博物馆当即派专家前往湖北,对发现古物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和
勘测。他们在调查中发现,被当地群众称为“老窿”的古代矿坑在矿山露天开采的工地上
几乎遍地都是。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处在现代露天采矿场场区,矿场由于长期的开采,形成
一个低于海平面16米的巨大深坑,这些老窿就是在采矿过程中发现的。调查组清理了一
个残存的老窿竖井,发现了大量用来支护井壁的圆木和采矿用铜斧、铜锄、铜锛、铜凿等用
具。经初步调查、试掘,认定这是一处春秋末至战国前期的矿冶遗址,距今已有2400多年
的历史。
商周时代是我国矿业大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楚国就不止一地产铜,湖北阳新县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