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80字。
12 苏武传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素与副张胜相识,私候胜曰 候:拜访。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武益愈 益:渐渐。
答案A
解析A项,“阴”,暗地里。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阏氏”是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称母亲则为“母阏氏”。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此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相坐”,古代惩治罪犯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也叫“连坐”。
D.“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时期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5~6题。
苏 武
李 白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